第05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1月22日 星期

李凤彩:一人扛起三个家


李凤彩照顾婆婆喝水。

友善如公民德行的阳光,它为人际关系注入正能量,为社会和谐提供润滑剂。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显著区别,就是人与人的交往突破了血缘地域的限制,构建起一个“陌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亲善、互助、友爱变得尤为珍贵。

一人扛起三个家的李凤彩就是我市众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之一。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有这样一种人,生活越坎坷,反倒越坚强。临颍县城关街道曹窑村的李凤彩,就是这样的人。53岁的她,青丝中掺杂着些许白发,说起话来语气轻柔,但是干起活儿来特别利索。2016年、2018年兄嫂相继去世,她照顾年迈的婆婆,为侄子带孩子,供侄女读书,把三个家庭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以一己之力,为全家人撑起一片天。

1991年,李凤彩嫁给曹窑村的曹文涛,婚后育有两个女儿。因曹文涛哥哥身体不好,嫂子左腿截肢,李凤彩主动担起照顾公婆的责任,并经常帮哥嫂家干农活,照顾侄子侄女。2016年、2018年兄嫂相继去世,当时侄子刚结婚,侄女才考上研究生。李凤彩常年在家操持,全家靠曹文涛一人在外打工维持,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在兄嫂去世后,她还是主动承担起照顾侄子侄女的责任。

1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李凤彩家时,她刚安置好因病卧床的婆婆,准备到侄子家去照看侄孙女。“抱抱,抱抱”“想让我抱你出去玩啊,外面有点冷……”侄孙女看到她,开心地笑起来,伸手让她抱。2020年,李凤彩侄媳妇生下孩子后,她就承担起“婆婆”的责任,伺候月子、照顾孩子。

“孩子刚满月,孩子她爸就出去打工了。俺婶每天给我做三顿饭,帮我带孩子。”侄媳妇倩倩说,她家和婶婶家在一个胡同,距离500米左右。天暖和时,她就到婶婶家吃饭。天冷了,婶婶怕孩子冻着,在自家做完饭后,再到她家给她和女儿做饭。如果没有婶婶,她一个人带着孩子日子根本没法过。“在我心里,婶婶就是我婆婆。”倩倩说。

临近中午,李凤彩放下侄孙女,回家做饭。到家后,她先打开婆婆的房门,倒了一杯热水,尝了下感觉水温合适后,把婆婆从床上扶起来喝水。然后来到侄女的房间,问她中午想吃什么。

“我妈不在后,我就搬到婶婶家,放假回来就跟着婶婶住。”侄女曹蓉蓉告诉记者,父母去世后,她一度有了弃学的念头,是婶婶鼓励她安心读书。“这么多年婶婶一直照顾我、关心我、鼓励我,这是我继续读书的最大动力。”曹蓉蓉说,在她和哥哥、嫂子心里,婶婶就是妈妈。

“我的俩闺女一个上班了,一个在上高中,平时她们都不在家。婆婆80多岁了,有心脏病,每年都会住几次医院。今天才从医院回来,最近又起不了床,我得在家照顾她。小孙女才一岁,侄媳妇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帮忙做做饭、带带孩子。看着他们都过得好好的,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李凤彩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