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五方在大棚里打理草莓。
本报记者 张晓甫 摄
■本报记者 张晓甫
一棵棵软籽石榴树被白色的塑料袋套着,大棚里成熟的草莓在绿叶映衬下鲜红似火……1月25日上午,记者在郾城区商桥镇靳庄村的一个种植基地内,见到了正在草莓大棚里辛勤劳作的李五方。
“疫情期间,人比平时少了点。”今年52岁的李五方一边说着话,一边清理着草莓垄上的杂草。两年前,李五方在靳庄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草莓。“一下子投入几十万元,虽然第一年挣回了一半的本钱,但是没想到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李五方告诉记者,去年疫情防控开始时,草莓销路受阻,市民很少到基地采摘,货车也因交通管制很难过来,不断成熟的草莓大量积压。直到3月份,市民才开始到大棚里采摘草莓,一些商户才来收购。经过那段难熬的日子,李五方意识到,草莓销售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应该找条新的出路。
经过深思熟虑,他和爱人决定多元种植,降低风险。“这是我们去年种的200多株蟠桃树,今年就能结果了;那边的300多棵果树是从原阳县引进的软籽石榴树,今年9月份就能上市。”李五方领着记者在种植基地里边走边介绍。2020年,他和爱人还在种植基地里种了几十亩青甜瓜,收益还不错。
“只要心里有光,依靠自己的双手努力拼搏,幸福肯定会来的。”今年,李五方和儿子提前在网络上推广销售自家种植基地里的草莓,目前已有不少商户向他咨询价格。李五方相信,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的草莓大棚一定会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