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2月26日 星期

说说思维活跃那些事儿


生活中,大人们往往偏爱爱提问的孩子。他们认为,爱提问是孩子聪明的表现,这种想法并没有错。但是,爱提问只是一种表象,是孩子思维活跃的一种反映。而孩子的思维活跃,有时候也潜藏着问题。

比如我遇到的一个学生。安安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领悟力相当不错,学习习惯也没有问题。唯独在听课时他的表现有点让人头疼,比如说,我讲到韭菜,他就会举手;你让他发言,他就问韭菜和白菜有什么不同;再往下,就说外婆家种过韭菜……安安妈曾很自豪地对我说,安安的发散性思维很活跃。其实这里面有个误区,安安的这种表现是定向思维的专一性不够,产生了跳跃。这与发散性思维有着根本的区别。

如果把思维比作一棵大树,那定向思维就是大树的主干。我们思索时,一定要沿着确定的目标进行,集中注意力,去解决特定问题。这相当于树木扎根,根扎得深,树干粗壮笔直才能枝叶繁茂,发散思维也就有了基础。

真正的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这和安安那种跳跃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发散思维并不离开问题的主干,只是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数学的一题多解、作文的一事多写、生活中的一物多用等。

而跳跃思维是一种杂乱的思维方式,通常是这件事想想,那件事想想,两者缺乏有意义的关联。这虽然也是想象力,但逻辑不严密,且杂乱无序。这种非定向思维,缺乏确定的目标和专一性,注意力分散,往往是许多兴奋中心并存。好似一棵树还没长高,就分出很多枝丫,如果放任它,最多就长成灌木了,哪里能成为参天大树呢?

如何帮助像安安这样思维跳跃的孩子,提升思维的专一性,加强思维的深度呢?最好的训练方法是与孩子约定好,在分析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先不提问。等这个问题被完全解决掉了,再发问。暂时不让孩子提问,就是先压制他思维的跳跃性,把还没来得及跑远的思维拉回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让孩子提问。提问说明孩子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只是在要求孩子专注的特定场合,比如上课时,让孩子控制自己的“离题式”提问。平时我们对待孩子的提问,要给予热情地回应。还要在回应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向问题的深处探寻。

俗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要培养思维向纵深发展。总之,在对待孩子好提问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在保护孩子探索新事物的积极性、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定向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专一性。据《东方教育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