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彭建平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特别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加快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快推动水资源保护和用水方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市属资源性缺水城市,全市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6.4亿立方米,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立方米和256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平均水平的45%和61%,是全省5个缺水城市之一。由于我市水利工程设施不足,水资源拦蓄和调配能力较差,过境水利用率低,沙河、澧河多年年均过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占径流量的5%左右,存在“守着沙澧河没水用”的现象。水源不够、水量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这是我市长远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解决我市水资源保障问题,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把水资源节约保护贯穿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着眼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谋划水资源配置格局,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水网、水生态保护、水旱灾害防御、水文化保护传承、水法规制度保障六大体系,同步推进节水治水管水工作。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深刻认识我市水情,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作为破解我市水资源保障难题的根本遵循,大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坚持节水优先,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节水意识,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要严格落实节水评价和激励问责,健全节水奖励机制,积极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工业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和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大力推广节水生活器具,持续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和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在2020年完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任务的基础上,2021年,再完成20家省级节水载体创建,推动舞阳县、临颍县及召陵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二、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严格执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落实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落实对水资源超载、临界超载区域禁限批取水许可制度,全面实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继续做好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和全国用水统计直报管理,完善省、市两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逐步实现重点用水监控单位在线监测达到100%。强化自备井管理,全面封闭城区公共供水管网内自备井,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水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南水北调指标利用率,科学布局水源工程,充分发挥天然河道水系的调蓄功能,推进集中取水、分质供水、串联用水,实现先看后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三、增总量优配置,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水资源是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保障,要从增加水量、优化配置、污染防治三个方面,盘活用好现有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水源工程和备用水源建设,充分利用澧河水,争取南水北调二期指标,提升消纳水平,提高洪水、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利用率。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配置范围,制订沙河、澧河、颍河水量分配方案,优化生活、生产、生态“三生”配水结构,建立健全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调度长效机制,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严控高耗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布局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严把排放关,落实保护措施,强化水质监测考核,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水资源保障。
四、加强河湖监管,打造人民满意幸福河湖
持续深入推进河长制,强化河湖治理,加强运行管护,建设河清湖晏、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机制建设,将河湖“清四乱”整治范围不断向中小河湖、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全覆盖、全整治。充分运用“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机制,借助司法力量推动“四乱”问题解决。依法划定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实现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探索一条河流生态保护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