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妍
我生在附小,长在附小,漯师附小是我第二个家。从记事起,父亲就在讲台上挥洒汗水。伴着琅琅的读书声,我逐渐长大。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成为漯师附小的一员。一晃,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八十年代的漯师附小,校园和家属院在同一个大院。院子里长着高高的梧桐树,雨后,梧桐树总是散发着淡淡清香。正对学校大门的是教学楼,楼后面是操场,操场很大,天空很蓝。操场后面的两排瓦房就是学校教师的家属院,家属院前有个很高很大的滑梯,爸爸在滑梯下面给我做了个秋千,那里是我的乐园。
夏夜的操场上,有人从家里扯出电线,搬出黑白电视机,很多人就会拿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看电视。还有人搬来竹床,或在地上铺上凉席乘凉、休息。那时的我,躺在妈妈摇动的蒲扇下望着天空,数怎么也数不完的星星。这里的一砖一瓦,承载了我童年无尽的欢乐……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建家属楼,我们也搬了家。几年后,家属院由瓦房变成了一排楼房,一道墙将它和校园隔开。
我大学毕业那年,校园和家属院一起搬迁到了五一路南段,改名为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回到母校走上三尺讲台,我和儿时的老师成了同事。我是教师的女儿,也是这个学校的女儿。
学校和同事对初出茅庐的我给予了无私的关心和培养,帮助我不断成长,让我倍感亲切。我在工作中也尽心尽力,不敢有半点懈怠,可由于缺乏经验,常常不知道怎样才能上好课。老教师葛爱贞就带着我一起去听课学习,手把手地传授我经验,一点儿一点儿地纠正我讲课过程中的错误,细到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父亲希望我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对我有更严格的要求,经常悄悄站在我们班窗外看我讲课。有一次,他看到班里有学生在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而我还在自顾自地讲课,他马上推门进来,严厉地批评我:“你只顾自己在上面讲,根本没管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你先把班级纪律整顿好再上课!”我在恩师们的谆谆教导中、在父亲严厉监督下渐渐成长,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批改好每一份作业。
后来,我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把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我的母校建校100周年。我会更努力地工作、教书育人,回报我的母校、我的第二个家。
作者系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