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29日 星期
泪妆
古代女子的出游妆
春光正好,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出游时,喜欢穿戴各朝汉服并挽上相应发髻,其实除了服饰,还有相应的面部妆容。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唐朝以来历代女子的妆容。

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在唐玄宗的宫中,曾流行过泪妆,其最大特点是舍弃胭脂,仅用妆粉涂满整脸,好像刚哭过,没心思上妆一般。 醉妆、桃花妆与飞霞妆

还有一种妆容与泪妆恰恰相反,用胭脂涂满整个面颊,只在鼻梁上扑妆粉,留出一条狭长的白色,人为制造出醉酒的效果,还特地取名醉妆。

在醉妆的基础上,如果胭脂涂抹得淡一些,就被称为桃花妆。如果颠倒一下妆粉与胭脂的顺序,即先将胭脂涂满整个面颊,再罩上一层白粉,呈现一种朦胧的美感,就叫飞霞妆。

墨妆与血晕妆

唐朝还流行过不少用现代的眼光看很另类的妆容。

白居易《时世妆》中记载过一种妆容:不涂妆粉,在双颊涂上红褐色胭脂,描出一对八字眉,再在嘴唇上点出黑色口脂。诗人感叹这是颠倒黑白、以丑为美,这种妆容被称为墨妆。

而据《唐语林》记载,唐穆宗长庆年间,又兴起了一种血晕妆,先把眉毛剃光,然后用红色或紫色胭脂,在双眼上下画出三四条晕痕。

珍珠花钿妆

到了宋朝,妆容变得淡雅,“浅拂胭脂轻傅粉,弯弯纤细黛眉长”,贵族女性喜欢在脸上贴珍珠,这叫珍珠花钿妆。

花钿妆在两宋之前已经盛行,是用金、银、贝壳、云母等做成各种花形饰品,贴在额头、鬓角和脸颊。粘贴花钿的介质,古时候多采用呵胶,由鱼鳔制成,粘贴花钿时,只要对它呵气,同时蘸上少量口液,就能很容易贴到脸上。卸妆时,只要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

三白妆

三白妆最初源于唐朝妆容里的“三白法”,即面部施以胭脂,额头、鼻子和下巴则涂上妆粉,但相对于妆粉之白,更突出胭脂之红,呈现出一种活力健康之美。到了宋代以后,尤其在明朝,则有了变化,从唐寅《王蜀宫妓图》中可以看出,胭脂清浅,妆粉突出,呈现出一种文雅恬静之美。

据学习强国

西安政法学院唐墓彩绘女俑的醉妆。

《唐人宫乐图》中的桃花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