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31日 星期

为患者搭建生命通道
——漯河医专二附院(市立医院、市骨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杨三川

通讯员 卢 闯

“51岁男性患者,突发胸痛30分钟,疑似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建议患者急诊手术治疗,请导管室立即做好准备。”“导管室医护人员已到位,药品、设备都备齐了……”

在漯河医专二附院(市立医院、市骨科医院)胸痛中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后,心内科主任陈建忠主任医师迅速完成急救准备工作。同时,胸痛中心微信工作群也及时发出指令,让参与各项急救环节的医护人员知悉流程动态,做到抢救患者提前准备、无缝衔接。在120急救车还未进入医院时,一条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已经敞开。

争分夺秒 无缝衔接

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

2月20日11时30分左右,51岁的患者张某突然感到胸骨后疼痛,有紧缩感,浑身出大汗,并伴有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于中午12时许到漯河医专二附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二级高血压,如果不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或将有生命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接到胸痛急救通知后,该院心血管内科、介入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等相关医护人员迅速响应,术前准备工作及时到位。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12时40分,患者被推进介入手术室。麻醉镇静、植入导管、疏通血流、放置支架……手术流程有条不紊、进展顺利,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各项指标回归正常,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患者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也让胸痛中心医护团队的医护人员长舒了一口气。这样成功救治的例子在该院不胜枚举,仅2021年春节假期,胸痛中心就开展急诊手术10台。成功挽救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不仅是医技精湛、抢救得当的结果,更是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医疗资源配置优势,为患者争取宝贵治疗时机,取得良好效果的例证。

统筹资源 优化流程

建立胸痛急救机制

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据了解,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每年新发心梗70万例,总体死亡率高达30%左右。急性胸痛往往事发突然,黄金抢救时间转瞬即逝,患者命悬一线,救治过程是医护人员与病魔争分夺秒、抢占先机的比赛。如何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我院通过筹建胸痛中心,开辟胸痛救治绿色通道,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搭建安全、高效的生命通道。中心采用先进的标准化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捷、更精准、更有效的评估和诊疗,显著缩短了胸痛确诊时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再次就诊次数,降低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改善患者相关生活质量,提高就诊满意度。”该院胸痛委员会主任吴广良表示。

早在2017年2月,漯河医专二附院就印发了关于成立胸痛中心的通知,成立了胸痛中心委员会,内设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协调员等岗位以及院前急救组、急诊组、冠脉介入组等七个专业组。心内科、急诊科、检验科、影像科、特检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等多科联合,中心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过多科协作、强化流程管理等措施,形成具有超前准备、及时施救、准确诊断等综合优势的胸痛诊治机制,为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高诊治能力,该院还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业务练兵活动,组织全体职工开展心肺复苏急救比赛、心脏骤停抢救技能培训和有关的知识理论学习,并每年选派优秀骨干到郑大一附院、上海华山医院、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等进行交流学习。

随着胸痛中心建设的逐步完善,“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和典型病例讨论制度”等各项制度也相继出台,更好地保障了中心运转有序、救治流程科学规范。

区域协同 密织网络

构建胸痛患者救治体系

为保证区域内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中心与周边各基层医院密切联系,积极构建“医联体”合作模式并发挥其优势,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合作,逐步建立起分工明确、覆盖面广、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胸痛疾病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就要进入快速救治通道,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救治速度和能力,并要求进行大众教育,以缩短从发病到FMC的时间。通过以上各个工作环节的系统建设,最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总缺血时间。

1月11日晚上7点,一名70岁的男性患者突发急性胸痛,被送往源汇区空冢郭镇卫生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年前曾做过瓣膜置换手术。接诊后,该卫生院医生将患者心电图第一时间上传至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中心微信工作群,胸痛中心专家给出初步诊断,并建议患者来院救治。随后,患者被紧急转运至漯河医专二附院接受治疗。

自运行以来,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中心先后与郾城区人民医院医联体、郾城区中医院、召陵区医疗集团以及全市数十家乡镇基层卫生院建立了网络协作关系。胸痛中心专家多次赴基层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水平与治疗能力,保证患者首次就诊能得到基本治疗。同时,胸痛中心采用医联体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区域性协同救治网络,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当患者发病后,基层医生能对其进行早期识别、病情判断,并暂时控制危重病情,然后及时与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中心联系,迅速转运治疗。

下一步,漯河医专二附院胸痛中心将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合理制订救治方案,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大大缩短患者抢救等待时间,降低风险,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