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31日 星期

舞台喜剧 冷暖人生
——读陈彦小说《喜剧》

■若 木

长篇小说《喜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舞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舞台三部曲”中,《装台》写营生系于一业,《主角》写众生捧出一人,《喜剧》则写苍生执于一念。《喜剧》将“台”和“角”都置于“剧”中,内容明显丰富了,而且《装台》和《主角》中的主要人物在《喜剧》中皆有出场,和《喜剧》中的人物命运交织,共同上演了一场人生的悲喜剧。

戏曲有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主角》写旦,摇曳生姿;《喜剧》写丑,悲喜交加。贺加贝与贺火炬兄弟俩自小随父亲贺少天刻苦学习丑角戏,组成贺氏喜剧“铁三角”,火遍三秦大地。贺加贝迷恋的花旦万大莲嫁给小生廖俊卿后被时代遗弃,悄然退出舞台。正当贺氏“铁三角”如日中天时,贺少天患病去世,贺加贝肩负起贺氏家业的重担,因为追求剧院上座率、迎合观众,逐步背离父亲所坚守的价值观,在喜剧的“邪”路上愈走愈远,最终被舞台抛弃,以悲剧收场。在感情上,贺加贝娶万大莲不成,转而娶了长相酷似万大莲的潘银莲,后又对潘银莲日渐冷淡,终至离婚,现实生活一片惨淡。贺火炬则在鲜花似锦的繁盛中保持着一贯的清醒冷静,明白坚守喜剧正道的重要意义,离开贺加贝另辟天地,从而迎来喜剧人生的峰回路转。

舞台的悲喜映衬的是人间冷暖,人生的成败则系于自己的一念。贺少天是老一辈戏曲人的化身,对戏剧有着严苛的底线——“坚决反对舞台上说脏话、做脏动作!底线就是一家老小能同时看戏。”贺加贝和贺火炬是新一代戏曲人的代表。贺加贝在贺氏喜剧坊风生水起之时,逐渐失去了演员对舞台应有的敬畏和尊重,一味媚俗,甚至演“下三烂”的东西,虽有一时之效,路却越走越窄;后来他更是逐步膨胀,把路走绝了。贺火炬则清醒地认识到“红火了,千人喝彩万人捧;一旦唱砸,千人腌臜万人踩踏”的残酷现实,思考喜剧的长远发展,把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尝试走出一条新路。父子三人的价值观不同,人生之路也有很大不同。时代在进步,观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戏剧何去何从?贺加贝的所作所为固然不对,但他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贺加贝的悲剧在于一念之差,也是时代使然。

陈彥在小说后记中对喜剧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深刻指出:“喜剧的娱乐化或者泛娱乐化不是一群喜剧演员的责任,而是集体的失范和失控。我们都有责任为喜剧的沦陷买单。”

《喜剧》的主旨不止在于为喜剧正名、为喜剧演员的未来指路,更在于通过戏曲人的人生经历告诫世人:人间正道自在人心。认真生活才能活出自我、活出真我。贺加贝被资本促红,做事轻狂,名利缠身,把喜剧演成了悲剧;贺火炬也走了很多弯路,但他懂得反思自省,不断矫正前行的方向,最终摸索到了自己的喜剧路子。

编剧南大寿是贺氏兄弟的精神导师,认为戏大于天,唱戏就是做人,唱戏就是修行。他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冷落半生但依然初心不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潘五福和潘银莲兄妹虽出身低微,却有着普通劳动者最可贵的质朴之心,处处以民间朴素的价值观念立身行事,是全书中最打动人心、最值得敬佩的人物。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喜剧》以贺氏父子三个丑角演员几十年的唱戏生涯为主线,在戏与人生的交织中刻画出各色人等的生命情状,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嬉笑怒骂中蕴藏着诸多苦楚,起落、成败、荣辱、得失,人生冷暖与舞台悲喜对照映衬,描摹出一幅有血有肉的众生图。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