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7日 星期

群体免疫 需要你一“臂”之力


■金 安

最近,“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的标语成功“出圈”,火爆网络。可以说,呼吁接种新冠疫苗、加快推进疫苗接种速度,是各地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接种新冠疫苗为什么要加大鼓励力度?为什么要千方百计号召?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劝导?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看现状。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亿人次接种了新冠疫苗,但距离国内形成群体免疫还有相当距离。据疾控专家介绍,形成群体免疫,疫苗接种率要达到70%~80%,即约9亿~10亿人。如此来看,我国现在绝大多数人处于没有免疫的状态。因此,国家鼓励更多人尽快接种疫苗,既是为了个体安全,又是为了群体安全。

看背景。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新冠病毒的变异也时常出现。传播的不确定性、病毒的不稳定性,让新冠肺炎疫情变得较为复杂。加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疫苗接种,谁先形成免疫屏障,谁就能赢得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疫苗尽早地、更广地覆盖更多群众,就能有效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传播。

看趋势。各国开放是大势所趋,因为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关闭”只是暂时的。我们必须知道,打开大门的前提,就是不少国家或地区已经建立起免疫屏障。开放之后,人员自由流动、货物快速流通,世界市场将重现昔日繁盛景象。换言之,我们不能是“免疫洼地”,而是要尽快占领“免疫高地”,才能更从容地拥抱世界。时与势都表明,尽快、尽早、尽多地接种疫苗,是我们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优势的关键因素。

看大局。继续巩固抗疫成果,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关键在于“怎么防”。现在的防控大局不是与病毒进行面对面斗争,而是进行一场更为艰巨的“免疫斗争”,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应该说,中国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的好品质、好作风还需要继续发扬,“能打尽快打”的背后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家国平安的期盼。

当然,各地、各部门要在大力引导接种新冠疫苗的同时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尽职尽责。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疫苗接种工作,如何稳步推进60岁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的接种,如何有效监管疫苗生产与运输,如何做好接种效果调查并及时掌握免疫整体效果……凡此种种,在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务必确保安全、做好宣介、消解疑虑、纠偏杂音、细化服务,让人们的接种意愿更足、接种信心更强、接种行动更快。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