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河庆
“虽然白酒的质量有好坏之分,但是酱、浓、清、凤、陶等香型之间并没有高低之分。香型不是判断白酒品质好坏的标准。”4月7日,我市酒业协会会长李德宝说,“尽管目前酱香型白酒在漯河销量比较大,但白酒作为一种情感消费品,最终与消费者产生情感、文化以及价值的共鸣——通俗地说,就是只喝对的,不喝贵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酒
香味成分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各种白酒中香味成分的种类虽然基本相同,含量却差别较大,并且影响着白酒的质量和口味,对其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在1979年原轻工业部主持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首次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地域以及酒体风格进行评比,科学地将中国白酒划分为不同的香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酒。山西(清)、四川(浓)、陕西(凤)、贵州(酱)等白酒陆续登上历史舞台。”采访中,我市酒业协会执行会长马建民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什么香型不重要,重要的是白酒的品质和情感需求。”
漯河白酒市场的发展阶段
漯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南北方文化在这里交融——无论地产酒、豫酒还是外来酒,漯河人都不排外。
据介绍,从1986年区划后,漯河白酒市场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管地产酒富平春、少康,还是周边地区宝丰、宋河、豫坡、张弓、仰韶等,以及外来酒汾酒、西凤、黑土地、伊力特、邵阳、苏酒系列等品牌,都曾风靡一时。
马建民表示,改革开放后,漯河白酒市场发展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清香型为主流,第二阶段以浓香型为主流,第三阶段以酱香型为主流。
市场发展需要百花齐放
“我平时爱喝点儿小酒,可在酱香型白酒流行的当下,要是作为平常的‘口粮酒’,确实买不起。”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酱香型白酒标杆企业以及旗下的白酒价格让人望而却步。
李德宝告诉记者,漯河白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从高端消费回归为大众消费,进入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时代。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是白酒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王道。
李德宝说,“80后”“90后”消费群体日渐崛起,对白酒的品质要求更高,也更注重白酒文化、品牌个性、健康品质等相关体验。因此,各香型白酒只要把质量和服务做好,就能各领风骚,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