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每年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不在少数。在体检项目中,可通过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系列检测发现一些潜在的肿瘤隐患,实现对部分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治。
“肿瘤标志物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产生的物质。”市六院消化内科主任胡掌朝表示,这些肿瘤标志物可以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的器官组织、体液(通常指我们自身的血液、腹水、胆汁等)以及排泄物发现。
胡掌朝介绍,在普通的健康体检中,消化道肿瘤指标是通过抽取人们空腹时的静脉血进行化验检测的。因消化系统涉及脏器比较多,包括食道、胃肠、肝脏、胆囊、胰腺,因此相应的肿瘤标志物也种类繁多,并且有时其中一个器官长有肿瘤,会同时伴有多个肿瘤指标的升高。
在体检中,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指标有哪些?
胡掌朝解释,消化道肿瘤指标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72-4等指标。其中,AFP是在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便逐渐消失。该指标通常见于活动性肝炎、肝癌,特别是发生肝转移的病人也会出现AFP升高。另外,先天性恶性畸胎瘤和生殖腺肿瘤患者的AFP也会明显升高。“目前,AFP被公认是早期诊断和筛查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指标。一旦这一指标升高,市民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治疗。”胡掌朝说。
市六院提供
■专家链接
胡掌朝,市六院消化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他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多次在国家级医院进修,可熟练开展胃病检查,擅长内科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肾病及血液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