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29日 星期

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访市人大代表、河南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卢延祥

■文/图 本报记者 焦海洋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篇大文章。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4月23日,市人大代表、河南恩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卢延祥说,应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卢延祥认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找准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卢延祥看来,我市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且行之有效的制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顺利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三是着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三化一开放”基层管理服务平台,为基层社会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一些乡镇依托“一约两会三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孝善理事会;百姓议事团、志愿服务团、道德评判团),加强村民沟通交流、化解邻里纠纷,成效显著。五是注重依法治理,把基层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就做好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卢延祥提出,一要在提高自治能力上下功夫。要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畅通群众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参与意愿,提高群众参与能力,努力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二要在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上下功夫。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将律师担任基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和处理,参与调解等事项列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和谐善治,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政府、社会、公众应携起手来,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建设更高水平的和谐漯河!”卢延祥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