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8日 星期

弘扬红十字精神 助力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晨阳

安排“红会送医计划”项目。

去年以来,市红十字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人道领域群众新需求,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改革 夯实基础

“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市红十字会自2008年独立设置以来,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成为制约全市红十字会发展的瓶颈。

2020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工作作出批示。3月,在市委第四次深改会议上,通过了《漯河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讨论稿)》。4月,《漯河市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各县区要依法理顺管理体制,机构独立设置。6月,经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同意,成立市红十字会党组。8月,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到县区开展理顺管理体制督导调研。11月,《关于完善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通知》印发。

通过深化改革,我市县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工作实现突破,为全市红十字会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人为本 情暖沙澧

救助脑瘫儿童146名,救助0至14岁先心病、白血病患儿17名,组织应急救护专场培训24场次,新招募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167名……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关于生命与希望的温暖故事。

汇聚社会爱心助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市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主动担当,阳光透明、依法依规接收捐赠款物8835420.28元,是我市接受社会捐赠最多的团体。

实施公益项目助脱贫。通过争取彩票公益金和“99公益日”网上募捐,筹集资金167.5万元,救助146名脑瘫儿童。在“红会送医计划”活动中,协调市级医院组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帮扶6个偏远乡镇卫生院,开展“送技术、送知识、送义诊”志愿服务活动68批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2542人次,为1万多名偏远地区群众义诊,为290多户贫困户免费送医送药。

争取项目资金上台阶。成功申请中国红十字会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我市成为2020年全省执行该项目的2个省辖市之一,争取奖补资金66.65万元;争取河南省红十字会“抗击疫情”物资5批、无创实时动脉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仪4台,总价值208.03万元;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天使计划”救助项目资金42万元。

“三救”工作持续推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人道救助活动,对508名贫困群众、弱势儿童,以及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了救助。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全年组织专场培训24场次,其中救护员培训12场、普及培训12场,培训人数达2223人。

积极履行“三献”职责。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工作成效显著。组织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5次,新招募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167名,全市成功捐献者达21例;加大对成功捐献志愿者的人道关怀力度,为4名成功捐献者协调捐赠奖励资金3.2万元、物品价值3888元。做好遗体、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多种形式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理念,提高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社会认知。积极推动无偿献血。组织多家单位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开展常态化宣传、服务活动。市红十字会被省红十字会评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先进集体。

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新成立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急救侠服务队、心语轩志愿服务队,我市红十字志愿者队伍达4支;志愿服务项目和内容不断丰富,登记志愿者达229人。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管理体制,统一制作了队旗、胸卡和马甲。

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

致敬“最美逆行者”。

应急救护培训。

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场。

带你了解红十字会核心业务

●“三救”

应急救援: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

人道救助:在战争、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

应急救护: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

●“三献”

无偿献血:宣传和推动无偿献血,协助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无偿献血队伍,并对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接受报名登记,与医学院校合作建立遗体接受站,组织遗体捐献志愿者开展有关活动。

造血干细胞捐献:通过普及造血干细胞知识,举办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等活动,动员更多民众加入捐献队伍。

图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