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5月10日 星期

传承百年青龙舞 国际大赛展风采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刚刚过去的4月份对郾城区孟庙镇何庄村的人来说意义非凡。在村里传承了100多年的青龙舞,其表演队伍——青龙会作为我省唯一一支代表队亮相国际比赛,斩获铜奖。何庄村的青龙舞有何特色?为何能百年不衰?近日,记者走进何庄村青龙会,为读者揭开这个省级非遗项目的神秘面纱。

4月14日,2021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南宁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民俗展演在南宁市举办。何庄村青龙会在以前的选拔赛中表现突出,成为河南省唯一获得邀请赛资格的队伍。4月12日,36人的表演队伍从漯河前往南宁。4月14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广东省、贵州省等地的多支舞龙队伍同台竞技。何庄村青龙会表演的青龙舞,舞龙者身穿青彩衣,舞珠者身穿红彩衣,乐队着黄彩衣,色彩艳丽,动作精彩,场面宏大,把青龙演绎得活灵活现,赢得叫好声一片,在比赛中斩获铜奖。

何永钢是何庄村青龙舞的第四代传承人之一,他的父亲是青龙舞第三代传承人和团队负责人,他自幼看父亲练习、表演,也一直跟着学,对青龙舞有很深的情感。如今,何永钢负责整个团队的训练、演出、套路改编、授艺等。谈及何庄村青龙会的发展历程,他如数家珍。“在民间神话中,青龙代表水,是美好的象征;珠代表火,是邪恶的象征。”何永钢说,为了演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美好愿景,清朝光绪年间,何庄村村民何发明、何同顺等人组织发起了龙灯会,在每年的祈雨集会和春节闹元宵期间进行舞龙表演。用舞蹈语言讲述“龙珠斗”的神话故事,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何庄村村民对象征吉祥的舞龙表演非常喜爱,并经常在周边地区演出,逐渐有了影响力,就一代代传承下来。

青龙舞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有9节,每节约3米长。舞起一条龙需要10个人,大家必须配合默契,只要有一人出了差错,龙体就无法成形。经过历代传承人的创新与改编,青龙舞已由原来的一条龙舞增加到两条龙同舞,表演套路也在地上玩“龙翻身”“就地十八滚”的基础上,增加了“龙走独木桥”“龙翻山”“高山决斗”等十多种表演套路。

5月2日,为了迎接一场比赛,何庄村青龙会的舞者在村文化广场热火朝天地排练着。为了不出差错,每一个舞龙手都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我觉得脚步可以再快一点儿,跳的时候还不够整齐……”何永钢说,“每节龙身都有30多斤重,开始练的时候胳膊都疼得举不起来,手上也磨得全是泡。”

今年68岁的何玉德练习舞龙已30多年,“最难的就是在凳子上舞,摔下来无数次。正式表演的时候,头上举着20多斤重的龙头,就算从板凳上掉下来腿脚受伤,也要忍着疼重新踩上去接着舞。”何玉德说,虽然练习辛苦,但因为青龙舞在村里有深厚的基础,所以,一代代何庄人从未放弃过。但青龙舞属于公益事业,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了,青龙会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所以,青龙舞的传承发展曾受到影响,一度靠村里老一辈人苦苦支撑。

2015年,何庄村青龙舞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和舞龙者的不断努力下,何庄村青龙会又重新兴盛起来。目前,青龙会拥有传习场所5000多平方米,技术人员6名,参与演出者40多人,已成为一支团结、创新、管理完善的演出队伍,曾多次参加省、市民间文艺大赛,获得过特等奖1个、一等奖16个。如今,在何庄村,从几岁的孩童到70多岁的老人,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几个舞龙的招式。

“通过不断参加比赛、演出,我们努力学习、创新。未来,准备汲取一些现代的舞蹈元素,和传统的青龙舞进行融合;也打算以讲座、授艺、开展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人才,为青龙舞注入新鲜血液。”何永钢说,他希望能将何庄村的青龙舞继续传承下去,“舞”出民族记忆与精神信仰,展现新时代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何庄村青龙会在南宁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上表演青龙舞。(何永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