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笼霞
近日我从新华书店买回徐中远所著《像毛泽东那样读书》一书,读来感觉字字珠玑,甚是喜欢。
徐中远作为毛泽东晚年身边的图书服务工作人员,曾对毛泽东所读书目进行过全面整理登记,对毛泽东读书方面的了解具体而深入。
据统计,毛泽东生前在中南海存放的图书约有10万册,被其写有批注文字、圈画符号的就有500余种4000多册。为此徐中远赞叹道:“读书学习,毛泽东是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典范,也是我心中最为折服的一位终身酷爱读书的领袖。”
作者以朴素的文字、翔实的叙述、感人的故事、深刻的解读,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了毛泽东读书的目的、喜好、深度和广度,处处彰显伟人的气度、胸襟和情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由衷的敬仰爱戴之情。
毛泽东对于阅读之爱胜过爱自己。在他逝世的前一天,生命垂危之际,他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他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管,文件和书是别人用手托着看的。他生命最后的读书画面让人感动、敬佩。
毛泽东牢记恩师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诲,并将这一读书方法贯穿于他一生的读书实践中。读史可以明智。以毛泽东爱读的《二十四史》为例,这套书与他朝夕相伴24年,书中圈点、批注无处不在,最多的一条批注写了3914个字。其认真研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学习啊!毛泽东读史,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为现实工作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作为语文老师,我要在语文课上教会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领他们在阅读中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培养孩子的感悟能力和认知水平,让阅读的好习惯伴随孩子终生。
毛泽东挤时间读书的精神也让我深受启发。在那戎马倥偬的年代,毛泽东常常利用行军休整的间隙读书、学习。一次行军途中休息时,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看起书来。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战士们都戴上了斗笠,但毛泽东依然沉浸在书中,直到有人给他戴上斗笠,他这才把书合上。
今天的我们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却常常借口忙而将读书抛于脑后,想想真是羞愧。毛泽东的读书故事激励我珍惜光阴、树立坚持不懈读书的决心和信心。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是啊,我们读书要学会挤时间,要善于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捧起书来,让知识的甘霖灌溉心田,让精神的食粮滋养个人成长,让读书带给我们自信和力量。
读书,是毛泽东成长、成才、成功的重要途径。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发扬光大。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要牢记职责使命,读好书、好读书,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做新时代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