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韩月琴
“楮树婆娑覆小斋,更无日影午窗开。一端能败幽人意,夜夜墙西碍月来。”真是没有想到,小时候遍布在乡村的构树,居然被宋代诗人刘克庄描绘成了这么美的一幅图景。我的思绪被拉回到了30多年前的村庄。
那时候,村西的树林里,村北的池塘边,村东的沟渠旁,遍布着许多高低不一的构树,有的高大,有的矮小。想来,应该是品种不同吧!构树的叶子形似手掌,嫩绿的叶面上长着细小的白绒毛,摸起来毛茸茸、软绵绵的,很是舒服。叶片边缘长着大小不一的豁口,像是被哪个调皮的孩子咬下了一块儿。这些造型别致的叶子被和煦的春风拉着手在阳光下跳着、笑着,舞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过些日子,有些构树的枝上就会长出一个个像绿色的毛毛虫一样的构穗儿。据说这是可以吃的,但我好像没有品尝过。小时候,农村人的生活已经渐渐红火起来,好不容易从青黄不接的日子中蹚出来了,谁还愿意放下香喷喷的好肉好菜去吃那忆苦思甜的野菜呢?
慢慢地,绿色的构穗儿上开出了小米粒一样大小的白色花朵,不几天,就渐渐老去、凋落。还有一些构树,枝丫间会长出一个个绿色的圆球,像躲在绿叶里玩捉迷藏的顽皮小娃娃,在绿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到了麦收时节,绿色的圆球渐渐换上了鲜艳的红裙,鲜红的圆球衬着鲜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孩童时,我常常站在构树下面,仰望着头顶那一幅清新雅致的风景画:蓝天是它的背景,绿叶是它的陪衬,这些红灯笼一样的小圆球个个头顶着鲜红的籽粒,骄傲地闪烁在枝叶间,明艳油亮,十分招摇,也十分诱人。那时候,虽然米面蔬菜已经非常充足,但水果还是比较稀罕的,这红色的构树球跟桑葚一样是孩子们眼中的美味水果。我禁不住诱惑,常常摘来吃,那酸酸甜甜的滋味让我口舌生津,至今难忘。
30多年过去,如今,我家南边那个废弃的院子里依然挺立着几棵高大的构树,由于靠近院墙,它的几根枝丫总是伸到墙外面大路的上空。每到夏天,每路过此地,我都会忍不住驻足仰望,心中难免一番遐想。
又一个明丽的夏天来临,旧院里的构树上仍会挂满红红的“小灯笼”,随着清风跳起欢愉的舞蹈,而我,还会立于树下,仰望满树艳红,或许仍会垂涎三尺,却已不再伸手。因为,童年时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早已长存于我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