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申思
总有一种精神能够穿越时空的隧道,让人们在苦难的征程中看到辉煌;总有一种力量能够唤醒久远的记忆,让人们在历史的坐标上仰望崇高。近日,我怀着既崇敬又激动的心情重读了《红岩》这本书。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刻画了众多革命英雄形象:与敌人斗智斗勇,危险时刻永远冲在最前方的许云峰;面对竹签、老虎凳不仅没有被吓倒,还怒斥敌人的卑鄙行径,深深激励了狱中革命志士的江姐;为掩护前方战友带着敌人滚下山崖壮烈牺牲的胡浩;为让战友们安全撤离,用血肉之躯挡敌人子弹的齐晓轩……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直面死亡时的大义凛然,他脸上看不出一丝恐惧,让我不禁想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革命志士不畏强敌,在狱中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只为一个共同的信念:胜利必定属于人民,属于中国共产党。而“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渣滓洞的难友们在监狱中仍坚持斗争的一幕幕,让我的心如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在潮湿阴暗的渣滓洞、白公馆,在让人窒息的地牢,渣滓洞的难友们依靠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和反动派斗争到底。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是谁都打不垮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肉体上对他们进行了非人折磨,可这对于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来说,却丝毫动摇不了他们的信念,反而使他们的意志更加坚定。
100年来,我们党从弱到强,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安定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红色经典《红岩》让我们重温历史,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红岩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以及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岩精神鼓舞着广大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党和人民夺取一次次的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又激励一代代人不畏艰险、奋力开拓,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有经受各种考验的昂扬斗志。革命先烈身上大公无私、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正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所迫切需要传承和弘扬的。我们要发扬红岩精神,用红岩精神指导自己的思想,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红岩》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我要学习烈士们的崇高精神,把红岩精神发扬光大;我要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为了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