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2日 星期

信仰的力量
——读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胡 华

《青春之歌》是当代女作家杨沫所著长篇小说。小说以1931年到1935年间的学生运动为背景,以主人公林道静艰难曲折的革命成长史为依托,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找革命出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彷徨和痛苦,也展现了在民族存亡时刻各类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他们中间有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卢嘉川、林红、江华等;有开始只求学问、不关注政治,后来觉醒加入抗日救亡队伍的知识青年王晓燕、李槐英等;有曾经积极进取,后来贪图物质享受而甘于堕落的白丽萍等。而林道静之所以能最终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与她悲惨的童年经历有关,与她善良倔强的性格有关,与她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有关。

林道静出生于北平一个地主家庭,生母是佃农,后被逼死。虽然她是家里的大小姐,却过着下人的生活。童年的苦难在她的心灵上烙下很深的印记。为了逃婚她与家庭决裂,到北戴河杨庄投亲不遇又遭暗算,无奈跳海自尽时被一直关注她行踪的“诗人兼骑士”——北大学生余永泽相救。在其帮助下,她开始在杨庄小学教书,并与余永泽相恋。但她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起色,精神上依然是苦闷的。她并没有过上所向往的“有尊严的生活”。

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消息唤醒了林道静,激起了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后来,林道静回到北平,结识了罗大方、徐辉、许宁、崔玉秀等一批思想进步的北大爱国青年,并与共产党员卢嘉川相遇。在卢嘉川的循循善诱下,林道静阅读了大量书籍,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慢慢走出了狭小的生活圈,以满腔热情投入学生运动中。可以说卢嘉川是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他犹如一盏明灯,为林道静照亮了前行之路。

林道静经历了两次牢狱之苦,在共产党员林红的关怀、教育和鼓励下,她的革命意识逐渐增强。出狱后,在徐辉、江华(李孟瑜)、刘大姐(刘亦丰)等人的帮助下,在实际工作的磨砺中,林道静由当初的革命追随者转变成一个沉着冷静、能独当一面的共产主义战士。她成功参与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明白了只有跟党走才能实现她的梦想——有尊严地活着。

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饱满的、鲜活的、生动的。卢嘉川和林红无疑是作家塑造的典范人物,他们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浑身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气息,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的优秀品质也是相同的,正如书中所言——“正直、善良、刚强、严肃”。他们出生入死、不畏艰险,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甘愿放弃自己年轻的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透过昂扬的文字,我能深切感受到火热的青春力量。我在用心阅读每一章节时常常满含热泪——为那沸腾的青春,为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坚忍顽强的革命意志,为真挚的同学情、同志情,为那宏大壮观的万人游行场面。  

透过书中描绘的青春画卷,我的心灵被深深激荡着,仿佛自己置身其中,感受“火热的斗争场面”,感受“群众的巨大力量”,感受觉醒的中国人的自豪,感受万众一心的豪迈。这是信仰的力量,它宏大无比,它坚不可摧,它指引着中国人民以必胜的信念,向着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奋勇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