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6月7日 星期

古人“高考”考什么


今年的高考今天正式开考。我们都知道,现在高考科目有公共科目以及文、理科综合。公共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个别省份还有一门综合素质评价。

那么在古代,“高考”考什么呢?

唐朝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唐朝的考试科目达50多种,主要考试科目包括:明经、三礼、三传、史科(考墨义、贴经)、秀才、俊士、进士、明法(考查法律制度)、明书(书写人才)、明算(考《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各一帖;外加《缀术》《缉古》《记遗》《三等数》等)、一史、三史、开元礼(唐玄宗时代官修的一部礼仪巨著)、道举(始于唐玄宗时,考《老子》、《文子》《列子》《庄子》,考试办法和明经相同)等。

明经、进士两科后来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科,是最难的一科,单单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进士科需要对国家大事进行点评,或者写诗作文章。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重要,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

宋朝

宋代的科举制度,大致上和唐代相同,但是在唐代科举制度上有所改良,体制制度更加完善,分常科、制科和武举。

考试的内容,“四书五经”是已不可少的,大致科目和唐朝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常科科目有所减少。进士科依旧很受宋代朝堂的重视,宋朝很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

宋朝开始,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这也减少了哪些文人只会死记硬背,考时政问答,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

明清

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变得十分严苛,同时难度也最高。“八股文”也在明朝应运而生。

“八股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都限制十分严格。“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八股文”的产生,极大地扼杀了文人的创意,束缚了文人的思想。文人作文,必须模仿古人的腔调,而且,文章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八股文”的题目只出自于“四书五经”,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

以上就是古代的“高考”制度,是不是比想象中的考试科目更加繁杂?所以,在古代,进士出身的文人,各个也都是饱读经书的厉害人物。

据《株洲日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