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在儿童康复病区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彩霞
见习记者 潘潇添
近日,记者到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病区采访,第一眼便看到门口醒目的标语——“用爱与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该院儿童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的使命和心愿。他们用专业的康复技术、贴心的康复服务,助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扩建病区 增强实力
2010年,市中医院儿科开设儿童康复项目。项目设立初期,由于康复场地缺乏、康复治疗师较少,只能为患儿做基础的干预训练、运动功能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尽量帮助患儿恢复基本生活能力。“近年来,我们在对临床就诊患儿的观察和对高危早产儿的随访中发现,由于不少家长对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等神经精神类疾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孩子错过最佳康复时机。所以,我们决定在普通儿科的基础上,推动儿童康复项目发展。”儿童康复科主任冯自威说,在临床工作中,该院加大对自闭症等疾病的健康科普宣传力度;2020年7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对住院部5楼大厅进行改造,扩建了儿童康复病区,设置了康复训练大厅、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针灸治疗室、康复评估室等专业康复区域,为患儿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康复园地。
同时,该院通过院内选拔和人才引进,组建了一支由康复治疗师、理疗师、感统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等21人组成的儿童康复人才队伍,并先后派多名医护人员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康复技术知识。该院儿童康复科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康复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康复技能的提升,积极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省内外儿童康复会议和培训,并定期在科室内开展业务学习与病例交流讨论会,将新知识、新技术进行最大化的传递和应用。
随着该院儿童康复病区升级以及康复水平的提升,许多患者慕名而来。4年前,冯自威在门诊为一位两岁半的男童做普通儿科检查时,觉察到孩子行为反应异常。由于当时该科康复专业设施及人才队伍不完善,冯自威便将孩子父母介绍到上级医院,对孩子进行评估、筛查和治疗。其间,由于家长未坚持带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孩子恢复效果不明显。今年4月,患儿家长再次带孩子到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经过评估,冯自威发现孩子智力低下、言语混乱,就为其制订了个性化康复方案,由专业康复师开展一对一康复治疗。一个月后,康复效果明显,孩子的父母对该科康复技术赞不绝口,表示会坚持带领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提升技术 加强保障
依托该院的中医优势,儿童康复病区坚持并发展中医康复特色,更好地将中医施治融入康复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康复治疗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中医传统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技术(如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感统训练等),对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明显。
市中医院儿科是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康复联盟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神经与癫痫联盟单位。该科经常邀请省级专家到医院坐诊、授课指导、帮扶诊疗。该科通过与专家学习交流,将诊疗经验和康复方案进行研究、总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康复模式并加以推广,为患儿融入家庭、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复技术逐渐提高的同时,社会对儿童康复认识也需要加强。“康复训练需要医生的指导、孩子的努力、家长的配合,三者缺一不可。”冯自威说,为了实现对患儿早筛查、早诊疗,科室定期开展科普讲堂,使父母重视孩子说话晚、呼唤无反应、不与人交流等异常情况,并教授患儿父母家庭训练技巧,让孩子在家也能得到康复锻炼。同时,科室与妇产科积极开展交流协作,加大对有高危因素孕妇的关注与检查力度,并建立随访档案,定期排查;加强对普通儿科门诊患儿的筛查与评估,以层层防护使儿童得到最大程度的照顾,用爱和责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