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奎军
又到麦收时。看到如今农民轻松收麦的过程,忍不住回想起过去那些收麦习俗。
小麦是本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农民极其重视,在播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都有习俗。播种时节有谚语:“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相关的农谚还有:“小雪种麦不分股,大雪种麦不出土。”“麦收八十三场雨。”“麦收三月雨,还靠当年墒。”小麦成熟前农村有“小满会”,会上要唱戏、举行敬神活动,以佑夏收平安。农民在“小满会”上买夏收用的镰刀等农具,并腾出空地造场,为麦收做准备。
收麦时节也有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麦收前不准扇扇子,唯恐将麦子扇瘪。麦收时要蒸长条形的“桩子馍”,男人吃了好扛粮食。进打麦场不能带火、不能吸烟,小孩子不能进打麦场,不能说“光”“没有”“少见”等话语,更不能坐在石磙上——民间把石磙看作神圣的东西,称之为“压地龙”,认为坐在石磙上会导致来年缺雨水,影响小麦收成。
打完麦子,麦收已过了紧要关口即将结束,农民松了一口气。这时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称之为“收麦礼”。有民谚:“收罢麦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都不富裕,加上“收麦礼”不是重要节日,所以置办的礼品比较简单,当时流行的风俗是提两袋一斤装的白糖。对此,有人还编了个小调来调侃:“打罢场,看老娘。有钱的,掂白糖;没钱的,兜麦糠。”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传统的麦收习俗已成为人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