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亮
岁月洗尽了铅华,不知不觉间已满鬓白发、步履蹒跚,皱纹爬满了脸庞,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人到暮年,尝遍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悲欢离合,宁静的世界是归宿、是向往。“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拥有一颗清净的心,遇事看得开、悟得透,去除杂念,静静守望岁月的点点滴滴,方能泰然处之。
心静的状态并非身处于幽静的环境中便能自然进入,而是一个人要保持本心澄澈,不为外物所动,保持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达到通彻豁达的状态,才能真正心静。因而要心静,就要去浮躁、远喧嚣。远离了喧嚣,就是远离了烦恼。世间的诸多欲望,皆在喧嚣中;诸多的失落,也在喧嚣中。身心不静,见到别人胜己一筹便夜不能寐,烦恼此去彼长,如何能做到心静?
《紫砂壶趣谈》中有一则故事:在某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铁匠,开了个铁匠铺。闲暇时他常常躺在门前的竹椅上歇一会儿,用祖上传下来的一把紫砂壶泡壶茶,搁在身旁的小方桌上,慢慢品尝。
一天,一位文物商人路过,看到了方桌上的紫砂壶,认定是明代的名匠制作,欲出高价收购,遭到老铁匠的拒绝。
文物商人走后,老铁匠多年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镇上许多人前来围观、品头论足,让老铁匠莫名有了心理负担。
后来,文物商人三番五次登门求购,彻底打破了老铁匠的平静生活。于是,老铁匠趁众人来观赏时,拿一把锤子,毫不怜惜地把紫砂壶砸成了碎片,众人唏嘘不已。
沒有了紫砂壶,老铁匠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依然每天做铁匠生意,累了还是躺在竹椅上歇一歇,只是又购买了一把铝制壶,替代那把紫砂壶。清淡的茶香、平静的生活,让老铁匠活成了小镇的“老寿星”。
老铁匠砸碎那把紫砂壶,是因为紫砂壶给他的生活带来诸多烦恼,随之打破的还有紫砂壶背后深藏的贪心、欲望!
人至老境如夕阳,不再为升迁而劳心,不再为子女而费神;生活多了清闲、少了忙碌,压力减轻,精神怡然。只要能做到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嘴巴不乱说、心里不乱想,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曾国藩一生都很注重养生。他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余生很贵。人至暮年,凡事应该想透看开,一碟小菜儿、两盅小酒儿,闲时邀朋友出门游玩,或者带着孙辈同乐,远离喧嚣,享受夕阳的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