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敏(前排中)和家人。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王 培
在郾城区淞江街道五里岗村,有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她叫刘书敏,今年106岁。她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在子孙的陪伴下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7月14日,记者走近这位老人,聆听她的百年人生故事。
刘书敏1915年出生于现在的驻马店市西平县。在她的记忆中,儿时家中人多地少,即使父母每天都在田间劳作,全家人依然顾不住温饱。刘书敏和丈夫张麦岭结婚后,夫妻俩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清贫。“当时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麦秸窝,能吃饱就不错了。”刘书敏感慨地说。
年轻时经历的战争之苦刘书敏记忆犹新。日军攻占漯河时,她和丈夫到西平避难,一直到大儿子十几岁时才回到郾城。丈夫的弟弟张清岭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因腿部负伤返回老家休养,刘书敏曾照顾过他。抗美援朝时,张清岭再次奔赴战场,英勇牺牲。刘书敏和丈夫养育有7个子女,其中6个曾参军入伍。她希望孩子们像他们的叔叔那样拿起钢枪、保家卫国。
刘书敏和丈夫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7个孩子拉扯大。大儿子张连生告诉记者,在那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家里孩子多,但劳动力少,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有时父母不吃,也要先让孩子吃饱。“为了多挣工分,俺妈还去挖过河道。”张连生说。
“现在的日子真好啊!”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脸上满是笑容。如今老人虽已年逾百岁、头发全白,但依然精神矍铄、头脑清晰。每天她都会坐在家门口听收音机,和老街坊聊几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人不能走太远的路,就在家附近遛弯儿,儿子也常常带着她到广场上散步。
如今老人跟着四儿子一家一起生活。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全家人的“宝贝”。伺候老人洗头、洗澡,为老人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全家人悉心照料着老人。“我曾患大脑炎留下后遗症,很长时间不会走路,俺妈走到哪里都背着我。现在俺妈年龄大了,我们都要好好照顾她。”老人的四儿子张颜青表示。
“俺妈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平时她很注意养生,每天早上都吃钙片。以前还天天吃黑豆,每次吃完饭就吃点儿山楂片,帮助消化。”提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四儿媳李爱平说。
据家人介绍,老人能吃能睡,对于饮食并不挑剔,吃的都是家常饭。早饭、晚饭常常是一碗豆浆或粥,外加馒头和蔬菜;中午不管是吃饺子还是面条,老人都能吃一整碗。
经历过百年风雨,岁月在老人的眉宇间留下深深的痕迹。如今,老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脸上经常挂着笑容,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