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8月11日 星期

提升校内教育质量 规范校外教育培训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就如何做好“双减”工作答记者问

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该文件。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就如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学校该怎么做?

答: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坚持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

(一)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一要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二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校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加大课堂改革力度,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三是降低考试压力。学校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四是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持续加大教师校外有偿补课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形成警示震慑,切断课外违规补课等经济链条。同时,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一经发现,坚决吊销办学许可证。

(二)把握作业育人定位,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一是减少作业总量。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二是提高作业质量。系统设计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三是强化教师职责。教师要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四是减轻家长负担。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三)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各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形式,确保服务效果,切实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解除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学生的后顾之忧。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答疑,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通过制订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学校要充分认识“双减”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优势,利用课后服务等形式把学生吸引在学校。

问:如何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答:“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体现在校外方面,就是要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二)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后,对其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三)强化培训收费监管。严肃处理提前收费、收费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四)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到属地民政部门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要求各地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订标准、严格审批。

(五)统筹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各县区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问:学生家长该怎么做?

答: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广大学生家长在假期期间更要履行教育职责,继续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方面的管理。

(一)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融洽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睦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要指导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五)要指导孩子科学锻炼增强体质。要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切实保障孩子体质健康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六)慎重选择校外培训,非必要不参加。在此郑重提醒学生家长:要全面深刻领会中央有关“双减”工作精神,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本报记者 李文姣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