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创业惠民政策的不断出台,一批又一批外出务工人员或带上在外积累的资金,或身怀一技之长,纷纷踏上返乡创业的道路,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我市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即日起,本报开设《凤归沙澧 助力乡村振兴》栏目,对优秀返乡创业者的事迹进行报道。
■本报记者 张俊霞
近日,记者在舞阳县章化镇采访时发现,一家生产多种电路板的电子厂内,几十名工人正在流水作业线上忙碌着。这家电子厂就是创办于2017年的漯河市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建厂初期就在这里上班的魏楼村村民朱晓聘说:“在家上班能照顾两个孩子,收入也和在外打工差不多,日子越过越红火。”
该公司总经理朱晓辉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员工近90人,除部分员工是从南方电子厂返乡的技术工人外,不少员工是建厂后才入职的。公司实行订单生产,承接电视机、冰箱等各类电器产品的电路板生产,产品主要销往北京,近两年逐渐在郑州打开市场。
朱晓辉是章化镇魏楼村人,2000年初中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电子厂打工。他先学会电路板的基本焊接技术,又慢慢掌握了电路板生产的每道工艺。他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从员工、组长、主管、生产经理到业务经理的蜕变。此后,他曾和朋友在北京尝试创业,失败后又到电子厂打工。
2010年夏天,一位客户鼓励他创业。这时,他已有了一些积蓄,便开始二次创业,创办了北京北一天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订单从最初的10万元逐渐发展到50万、100万、200万、400万元。2017年,公司年产值达1000万元。
这时,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人社部门针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陆续推出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他就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他说:“回乡创业可以为家乡父老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脱贫,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有班上、有钱赚。”
在人社部门和县、镇政府的支持下,投资上千万元的漯河市益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很快建成并投用,产品通过设在北京的销售处销售。公司成立以来,招收外出务工返乡人员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低保户12人、大学生3人,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年缴利税四五十万元。
今年7月,2021“凤归中原”返乡创业大赛漯河赛区选拔赛暨全市第一届乡村振兴创业大赛举办,朱晓辉的创业项目被评为三等奖。“我们下一步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扩大生产规模,吸纳更多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争取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朱晓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