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庆丰收。本报记者 张晨阳 摄
展示特色农产品。本报记者 王 培 摄
郾城区
本报讯(记者 张晨阳)9月23日,“国家森林乡村”郾城区龙城镇冢马村的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笑声飞扬,郾城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此启动。
开场舞《好收成》舞出了丰收后农民的喜悦之情,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瓜王”比赛、“粮王”争冠……比赛如火如荼,选手喜笑颜开。这场以“庆丰收 感党恩”为主题的活动,还包括乡村振兴成果展、民俗文化表演、美丽乡村健康跑等。
“这个活动不仅推介了我们的产品,还让我们学习了其他种植大户的经验。”来自李集镇的茶菊种植户鲁广辉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鲁广辉在李集镇郭东村种植了20多亩金丝皇菊,帮助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郾城区裴城镇三丁村果农周建甫格外兴奋。“有家企业刚刚跟我商谈了合作事宜,准备采购我的猕猴桃。”周建甫告诉记者,当天一大早,他接到一个来自陕西省眉县的电话:当地一家果脯加工厂相中了他的猕猴桃,打算全部收购。
据了解,周建甫种的猕猴桃有12个品种,共200多亩。
当天,郾城区政府先后与中国农业银行漯河分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希望在银行资金、院校技术的支持下,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快。”郾城区委书记李新伟告诉记者。
召陵区
本报讯(记者 王 培)9月23日,雪霁花海门前广场热闹非凡,“庆丰收 感党恩”召陵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此举行。大家欢聚一堂,分享丰收喜悦。
当天上午,在活动现场,精彩的文艺表演点燃了现场气氛,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在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召陵区6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展出特色农产品200多种。
来自青年镇侯庄村的召陵区家荣家庭农场负责人侯爱国,正在向参加活动的市民介绍农场种植的红薯。西瓜红、玛莎莉、心香……不同品种的红薯整齐地摆放着。红薯旁边,还放着成箱的红薯粉条。
“这是西瓜红,吃起来甜,价格也不贵。玛莎莉和心香产量低一点儿,但口感更好,也很受欢迎。我们种的红薯主要销往漯河市区及周边城市。我们要让漯河市民吃上又好又实惠的农产品。”侯爱国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改进种植模式,学习先进种植经验,使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他每年都会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向大家展示农场的产品,共庆丰收、共享喜悦、传递幸福。
“我种的有红提和阳光玫瑰葡萄。这种阳光玫瑰葡萄很甜,很受欢迎。”来自万金镇魏庄村的李分启笑着说,如今,农民积极种植经济作物,收入不断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来,尝尝我们的蒲公英茶。”漯河梦和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李军辉,一大早就赶到现场,泡上一壶茶,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
近年来,召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广大农民和农业农村工作者默默耕耘,用智慧和汗水绘出“三农”事业快速发展的美丽画卷。
舞阳县
9月23日上午,在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田园综合体项目产业扶贫园区,舞阳县隆重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并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
长势喜人的黄瓜、挂满枝头的葡萄、青翠欲滴的无土栽培青菜……9月23日上午,贾湖田园综合体项目产业扶贫园区一派丰收景象。据了解,该产业扶贫园区有温室大棚53座,种有草莓、小番茄、荷兰黄瓜、葡萄等。
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不仅有畅销国内市场的舞莲面粉、冬有系列食品、贾湖系列酒,还有瑞兴有机葡萄、贾湖无公害蔬菜等。
近年来,舞阳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舞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8年以来,舞阳县在率先实现省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赵明奇 陈帅鹏 张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