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曼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我从父亲带回家的破烂儿堆里翻出一本《外国儿童故事》。那是我第一次读专门写给孩子的书,它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上了师范,我才真正开始小说,一本《皇帝的鬼耳朵》又为我打开一扇人生的窗。
上师范的时候没少读书,多厚的书在我这里都不过夜,宿舍熄灯了我就在外面的路灯下看。不过那时读过的书我印象都不太深刻,倒是实习的时候借来读的《呼啸山庄》震撼了我。
一度很喜欢杂志。杂志是那些年很流行的一种阅读形式,但杂志中的“心灵鸡汤”对人生的滋养并不多。那几年经历了几次生死离别,生活处于迷茫困顿中。当我决心想要改变自己的时候,我刚好读了希斯洛普的《岛》。女主人公患了麻风病被送到岛上,她没有因为等死的命运而得过且过,而是尽自己的能力组织并帮助岛上和她一样等死的人去好好生活。那些被疾病判了死刑的人即便疾病缠身,却过得有滋有味,心中也怀有希望。岛上的人表现出来的人生活力,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我顿悟:活着的意义远远大于生和死本身。
后来又读了《灿烂千阳》。女主人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上演着悲剧:以私生女的身份来到世界,十几岁的时候想要投靠父亲却被拒之门外。母亲因她的背叛在当晚上吊死去。父亲把她嫁给了比她父亲还老的男人,她的第一个孩子胎死腹中,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第九个孩子都是同样的遭遇。生活中,她常常被丈夫毒打。后来已经60岁的丈夫又娶了一个在战争中失去所有亲人的十几岁的女孩。女主人公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理所当然,漠然地承受着一切,直到丈夫的小妻子生下了第一个孩子。那个小婴儿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母爱,从此她有了可以爱的人。再后来,她感受到了被爱的滋味,她的生命里有了爱。即使最终她选择用生命保全了她爱的人也无怨无悔。她无疑是善良的——只有善良的人才懂得感恩。这本书给了我勇气,让我变得强大。
那段日子,陪着我的是雨、是风,是夜、是星星,是晚上十点多田野的风,是深夜皎洁的月光。当时的我觉得每一天都是那么沉重,现在回头去看,那不过是我遇见了一场雨,而我又忘了带伞而已。还好我走出来了。给我力量的,就是书。我笃信书有魔力,一本不行就两本,两本不行就三本,总有一本能打开生活新的一页。书,是我生活里的伞。生活中难免会风雨飘摇,有了书,似乎什么都不怕了。
我上学的时候三毛的书正风靡校园,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我从没接触到过她的书。认真地读她的书时,我已经过了激情满怀的年龄。三毛在书里描述的生活超出我当时对人生的认知,她的书让我意识到,人生不只有一种形式,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来度过我们的人生。一个女人有了家庭和自己的孩子后,人生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三毛的书让我很是纠结了一番,不过后来我对自己说:“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不要再去想那些回不去的路,就从脚下已经存在的这条路开始,努力做好自己。顺着这条路走下去,遇见几个小岔路也无所谓,坦然面对就好。”
我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的父母可能没能力也没时间带你们去看外面的世界,你们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和无限可能。但是他们供你们多读些书还是没问题的,一定要让爸爸妈妈多给你们买书看。在书本里,你们能看到世界的精彩,你们会认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书读得多了,你们的心就丰盈了,你的向往就会逐渐清晰。人一旦有了向往,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未来也一定不会差。”
读书给予我的就是这些。书中那些有魔力的文字,把我从平凡的生活中一点儿一点儿刨出来,雕琢成如今的模样。我从书中获取了力量,再尽自己所能把这种力量传递下去,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