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芳
9月26日上午,市第八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加优质均衡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生乃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编制完成城市“双修”、排水防涝等60余项专项规划,实施中心城区百城建设提质工程1121个、完成投资713亿元,新建、改造道路194条,新建雨污分流管网272公里、供热管网114公里,集中供热从无到有,一大批生态水系工程建成投用,上百座街头游园建成开放,城市品质全方位提升;掀起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校建设高潮,新建20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5.2万个;1721条背街小巷、118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8.16万户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2万户农村家庭彻底告别危房……5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积极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会议指出:“未来五年,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一个大台阶,城乡居民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建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水平迈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全省标杆,城市特色更加鲜明……”要实现目标,需要全市广大干群奋勇争先担使命、更加出彩当前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现代化漯河建设不懈奋斗。
一要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追求的发展就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造主体、发展主体和成果享有主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在拜人民为师中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更加自觉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来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真正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而奋斗。
二要始终将补齐民生短板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突破口。补短板、解难题,就是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补齐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增强公共服务可及性,提高均等化水平。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拓宽农村发展渠道,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生产富足、生活幸福、生态优美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同时,要创新推动城市智慧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始终抓好民生实事工程,干出效、干出彩。民生实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民生实事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站在过去成就的基础上接力奋斗、持续努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让每一个市民都能感受到漯河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