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泮郎每天都抽时间阅读传统文化书籍。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家住源汇区老街街道受降路社区永冠家园小区的薛泮郎老人热爱传统文化,反复阅读《论语》,写出了12万字的注解和阅读感悟。他热心公益,经常到社区和学校讲授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薛泮郎今年72岁,曾是一名物理老师,2009年退休。他告诉记者,从小就喜欢阅读经典书籍,《论语》是其中之一。初读《论语》,虽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越读越觉得有深意。退休后,他开始系统学习和研究《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因为对《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有独到见解,薛泮郎经常被邀请到社区的道德讲堂授课,为社区居民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小故事、诠释书中的观点,引导他们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体悟友善对待乡邻的仁爱精神,教育居民互帮互助、和谐友爱。“薛老师每次讲课,教室里都挤满了人,以中老年人居多,也有不少学生。薛老师结合生活实际,把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小故事讲得通俗易懂,使大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受益匪浅。”老街街道受降路社居委主任荆海燕说。
社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因为两个孩子学习不好、丈夫爱打牌,经常絮絮叨叨地抱怨他们,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听薛老师讲解《论语》中的故事后,我试着改变自己的处事方法,学着宽容礼让。现在孩子们听话多了,丈夫也进了一家企业工作,家庭越来越和睦了。”
薛泮郎还常到机关、农村、学校、企业讲授传统文化经典,有时也受邀到外地讲课。他的课深入浅出,将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小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剖析得非常透彻,听众都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极大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近年来,薛泮郎发现身边一些家庭不和、邻里不睦,就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闲事会”,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调解矛盾纠纷,拉近邻里情,促进了社区和谐。
在宣讲传统文化的同时,薛泮郎还笔耕不辍。从2010年开始,他用两年多时间写出了12万字的《论语今悟》书稿。记者翻阅书稿看到,薛泮郎老人对《论语》中的词组、句子作了详细注解,还在注解后面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如今,薛泮郎依然经常阅读《论语》及其相关书籍,并不断修改书稿,至今已修改了十几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读一遍《论语》感受都不一样。《论语今悟》写成近十年了,我还经常修改,力求更好。修改后语句更加精炼,一些感悟和观点也得到了深化。”薛泮郎说。
薛泮郎认为,《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书中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更多人讲授传统文化经典,让他们了解、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为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