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景
案例:
吴大爷,76岁,退休教师,子女均在外地工作。他原本与妻子相依为命,一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吴大爷一度陷入忧郁、悲伤的情绪中。两个月前他又不慎崴到脚,每天都要吃药,上厕所、上下楼也需要有人协助,自理能力大不如以前。吴大爷担心自己成为子女的负担,逐渐产生自我无用感,心中充满焦虑,对生活失去期盼。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家人和社区提供必要的感情慰藉和帮助支持外,还要有计划地引导吴大爷缅怀往事,帮助他回忆那些能增加自我价值感的事情,重新建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分析:
人到老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追忆往事,这也是老年人的一大特征。缅怀疗法也称怀旧疗法,是老年人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回顾以往的生活、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段,并给予新的诠释,帮助老人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在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回忆,老人可以感知自己对生活的期待,感知自己生命的特别之处以及生命的意义。
对策:
唤醒回忆触发共鸣。事先可用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或老物件引起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展开话题。比如让老人分享照片背后的故事,介绍年轻时做过的很有成就感的事,或者分享去过的难忘的城市等,在回顾过程中观察老人情绪,并注意总结事情的价值意义。
回顾人生中最有成就感或者最难忘的时刻,如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等,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能帮助老人找回自尊、自信,让他重新感受到自我价值。例如,吴大爷回顾自己上学时品学兼优,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学校教书,现在也算桃李满天下,儿女在其培养下也很优秀,都读了博士,他感到非常自豪。
在老人进行回忆时,重塑其对生活中艰辛往事的看法,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这样可缓解老人内心焦虑不安的情绪,引导他接纳、肯定自己的人生。比如吴大爷说,年轻的时候,家里弟兄多,他排行老大,吃过很多苦。他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到深夜,眼睛常被煤油灯熏得生疼,现在还有迎风流泪的毛病。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吴大爷又说,那时生活虽然艰难,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注意事项:
子女不要认为老人缅怀往事是翻“老皇历”,在其谈论分享时应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和肯定;有条件的社区可成立老年人互助小组,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让更多老年人受益。同时,老年人在回顾往事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多沉浸在往事中,逃避现实生活。另外,缅怀疗法对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积极作用,但不适用于对认知有严重问题的老人和失禁老人。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