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澧公园内的韩愈与李正封雕像
■文/图 沈进华
在白云山路沙河大桥东侧沙河南岸的沙澧公园内有一座幽静的枕流岛,岛上矗立着一组古人塑像和古诗石碑。一个深秋的傍晚,笔者游览了枕流岛,望着这组花岗岩雕像,一段封尘千年的唐诗故事浮现在眼前……
公元817年8月底,唐朝诗人韩愈随宰相裴度来到郾城,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讨伐吴元济之战。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已严重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从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开始到吴元济,这些叛唐之将占据蔡州,事实上形成了国中之国。当时吴元济手握重兵,据地千里,对大唐威胁甚重。韩愈深感藩镇割据荼毒人民,急切希望朝廷出兵讨伐。元和十二年,裴度力排众议,主张讨伐吴元济。韩愈积极支持裴度进兵淮西,被任命为行军司马,襄赞军务。
韩愈随裴度来到郾城平叛,意气风发。他虽然是来打仗的,军务繁忙,但是作为大文豪,仍抽出时间,游览郾城当地的风景,并吟诗作赋,抒发平叛的豪情壮志。
郾城古县城紧临溵水,水清树多,风景优美。据《郾城县志》记载,裴度在河边建了溵亭。平叛吴元济时,溵亭是裴度、韩愈、李正封、冯宿、李宗闵等人的游览观光处,也是平叛的策划之地。溵亭为四方亭,四根方形木柱上横架木梁,亭内雕饰精美,四隅戗角飞翘,四边有石头围栏,亭内有石凳石桌,供游人小坐。置身亭中,可闻河水淙淙,不绝于耳。韩愈与李正封一起随裴度到郾城,肩负平叛重任,在某个深秋之夜诗兴大发,联袂写下了千言联句《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随后,韩愈又将该诗亲笔题于郾城彼岸寺的墙壁,为众人所知。
联句是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多为友人间宴饮时酬酢游戏之作,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旧传最早的联句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全诗七言,26句,分别由26人出句,一句一意,每句用韵,后人又称其为“柏梁体”。其实,《国风·郑风·女曰鸡鸣》实为最早的联句诗,诗的对话和联句形式给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晋宋时即有不少人用联句作诗,今存陶渊明、鲍照、谢朓等人诗作中均有此种形式,大抵为一人作四句,并有较完整的意思。唐代用联句作诗的更多,赵翼《瓯北诗话》:“又如联句一种,韩、孟多用古体;惟香山与裴度、李绛、李绅、杨嗣复、刘禹锡、王起、张籍皆用五言排律,此亦创体。”联句作诗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联成一篇。
韩愈与李正封联句诗《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凡二百韵,一千言。该诗主要描写讨伐蔡州之战的激烈场景,前半部分即景,写出了平淮西的军队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中行军,军容整肃、威武;写平蔡战事及其他,均有史可据。“且待献俘囚”领下半部分虚写,是对战事发展趋势的展望与判断,表现了淮西必被平定的坚定信念。这组诗贯注诗人的亲身感受和平定叛乱、使国家统一的感情,全诗明朗轻快、积极乐观。即便是战争,在50岁的韩愈眼里也能寻出诗意来。
在韩愈与平淮西有关的诗篇中,题中有“郾城”的有两篇:《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郾城晚饮奉赠副使马侍郎及冯、李二员外》反映出韩愈喜悦的豪情。韩愈到达淮西前线后,捷报频传,吴元济势穷力孤,龟缩一隅。胜利在望,凯旋指日可待,诗人欢欣鼓舞:“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幕中无事惟须饮,即是连镳向阙时。”
在郾城4个多月时间,韩愈不仅写了大量诗篇,在平淮西的战略决策上也有突出功绩。在是否平淮西的激烈争论中,他坚定地站在裴度一边,头脑清醒地认为淮西必须要铲平。裴度在郾城期间,他不离左右,辅助裴度指挥这场平淮西之战。正因为亲历了平叛战事,他的另一首诗《平淮西碑》才会写得荡气回肠。
韩愈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曾任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平定淮西后升为刑部侍郎。在郾城的4个多月时光,对韩愈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后其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险些被处死,幸得裴度等大臣相救,才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8个月,宦官杀宪宗、立穆宗,韩愈被召还朝,后为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韩愈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郾城人民没有忘记这位文豪,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县傅豫创立书院,书院名字为景文书院(即现在的郾城教师进修学校)。韩愈谥号“文”,“景”即景仰、景慕、佩服。“景文”就是景仰韩愈博古通今、倡导古文运动的精神,怀念他在讨伐吴元济时做出的突出贡献,也是激励学子们埋头读书、奋发向上,取得像韩愈那样的成绩,以光宗耀祖。明朝诗人陆渊之,写过一首《郾城怀古》诗,其中就有“吊古多名笔,何人续退之”之句,来赞美韩愈的贡献。
1200年后的今天,深秋的傍晚,笔者伫立于沙河南岸,徘徊于枕流岛前,沐浴着清冷的月色和斑斓的波光,面对一丛丛诗人雕像和诗歌石碑,想起韩愈和李正封联句写诗的情景,仿佛看到酒杯中的月色,感受到两位诗人的豪情。一片诗情,油然而生,欣然命笔,连缀四韵:
溵水悠悠过眼迷,大唐故事觅人知。
秋风鼓动从军乐,夜宴歌吟报国词。
四月烽烟九州路,千言联句一滩诗。
而今我上枕流岛,神往心仪梦已驰。
本文作者为沙澧诗词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