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巩芸,市六院心内二病区(心衰病区)及重症监护室(ICU)主任,副主任医师。她是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首届心力衰竭学组委员、市心脏康复分会常务委员。巩芸先后进修于北京阜外医院心衰病区、北京安贞医院急危重症病区;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老年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心血管病急危重症及终末期心衰的治疗。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生命的“绊脚石”。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通过干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心衰。
1.预防肺部感染
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概率。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常见和主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都会加重患者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患者心肌,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所以,人们外出时应佩戴口罩,讲卫生、勤洗手,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保护心脏功能。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要注重营养搭配均衡,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3.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防止心功能恶化的关键。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药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引发心衰。
4.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
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尽量少吃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多吃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钠盐的摄入量。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最好喝一些白开水。
另外,特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突然发生的胸痛、气急、喘促要提高警惕,持续15分钟不能缓解者要立即就医;持续30分钟以上者,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要到医院检查;活动能力明显下降者,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因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市六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