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

致敬凡人英雄
——读《巍巍喀喇昆仑》

■包广杰

今年年初,四名卫国戍边英雄牺牲的消息传来,人们以多种方式怀念和祭奠英雄。河南青年时报社的7名记者深入采访了河南籍烈士肖思远、王焯冉生前的亲朋好友,创作出12万余字纪实文学《巍巍喀喇昆仑》,今年3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巍巍喀喇昆仑》用朴实的文笔再现了戍边英雄肖思远、王焯冉成长过程中的点滴细节,生动真实。该书行文简洁、结构简单,两位英雄的故事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作方法,分成两大部分,每部分主题一致、结构相同,均由“童年故事”“成长故事”“追思追忆”构成。该书注重细节的捕捉,感情真挚,图文并茂。

走进书中,详尽了解两位英烈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事迹后,我热泪盈眶。

肖思远和王焯冉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都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他们的家虽然不富裕,但都是三代同堂的和睦家庭。巧的是,两个男孩都是家中的老大,都和自己的奶奶、妈妈关系特别好。肖思远有个弟弟,王焯冉则有个妹妹,两个人都是家中的好哥哥、好儿子和好孙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家里生活宽裕一些,两个孩子从小都很懂事,爱帮父母干活儿,并且都很节俭,外出上学和当兵期间,时时牵挂着家人。

肖思远上大学期间,暑假里他还去当保安,给自己挣学费;家中的宽带是他用周末打工挣的钱装的;从部队回乡探亲期间,思远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津贴,给家里买了一辆新车,而他牺牲后仅有的两张银行卡,“一张余额201元,另一张余额23元”。

王焯冉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个养鸡场。看父母太忙,他很早就学会做饭和照看妹妹。稍大一些,就常常帮父亲打理鸡场。一个周日,焯冉看父亲清理鸡粪,主动要求帮忙。父亲心疼儿子,不让焯冉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儿,可又拗不过懂事的儿子,爷儿俩就一块干了起来。刚刚清扫完两个鸡舍,父亲被人叫走。临行前他让焯冉停下来,去屋子里休息。可焯冉为了让爸爸歇歇,拿起铁锹一个人干起来。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干活儿成人都难以承受,焯冉实在受不了时就到屋子里休息一会儿。傍晚母亲下班回来,看到清理得干干净净的鸡舍,再看看焯冉沾满鸡屎、被汗水浸透的T恤衫,又欣慰又心疼。焯冉服役期间唯一一次探亲假是在2019年元宵节。探亲前,焯冉给家里寄了一万多元钱,让父母置办年货、给身体欠佳的奶奶买药。这次探亲期间,焯冉坚持让膝关节受损的父亲去医院做检查。父亲住院、手术时,他全程陪护;担心父母不舍得花钱,他把所有的医疗费都承担下来……

肖思远和王焯冉的性格相反。肖思远很外向,活泼好动,热心助人,爱管闲事。在学校他是“班草”“调解员”,在班级的qq群里他自封“肖导”。王焯冉则是内向型,话很少,从不惹是生非。他善良真诚,赢得了同龄孩子的尊重。他还喜欢打篮球,积极参加各类比赛。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经过部队生活的历练,他性格活泼多了。因为成熟稳重、训练成绩突出,他被提拔为班长。王焯冉牺牲后,他妈妈打开儿子的微信,发现儿子置顶的微信好友都是班里战士的家长。逢年过节,焯冉会给战友父母发去祝福的话,平常与战友父母交流的多是战友们的成绩……

英雄的伟大出自日常的平凡。肖思远和王焯冉这两位从中原沃土走出的英雄都是1996年出生的,牺牲时还不满24岁。英雄早逝,令人痛惜!

本书还原了英雄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真实的一面,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激励。感谢作者和出版方呈现给读者的这本《巍巍喀喇昆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