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前些天整理房间,发现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已经塞满了整整一个抽屉。所以,我算是一个喜欢写作也比较会写作的人吧。如果你让我写奶奶家,没问题,肯定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文章。但你若让我写本书,我肯定懵:奶奶家,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内容呀?但是,晓寒可以。透过她的文字,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蔬一饭里。
《奶奶家》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刘晓寒还在高中就读。作者以52篇文章、21万余字和240幅照片,与自己生活了18年的一座老房子和一段光阴告别。
这本书以奶奶家为圆心,介绍了商城遗址、顺河路、小区里的猫咪、爷爷奶奶的生活等。一个孩子,该有一颗多么柔软细腻的心,才能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变成一篇篇温暖朴素的文章、一张张含情脉脉的图片。读这本书,仿佛随着晓寒在时光里穿行,穿行在她的故事里,也穿行在自己的记忆里。
我也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圈:春日里随风簌簌而落的樱花,和儿子一起牵手走过的路,爸爸亲手种的黄瓜,妈妈熟悉的唠叨……但我从没有想过要把它们变成文字。而在晓寒的笔下,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42路公交车、顺河路上的烤鸭店、被奶奶点亮的路灯、靠窗的床、爸爸的自行车……柴米油盐、点点滴滴,信手拈来,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生活,因为爱而熠熠生辉。
奶奶有了自己的手机,爷爷学会了打滴滴,和爸爸共赴一场音乐会,陪一只小狗度过尴尬的成长期……对生活的热爱、对万物的悲悯、对人生的思考,使那些普通的夜晚、寻常的街道、掉皮的墙壁、生锈的自行车……都闪闪发光。
前几天晚上,我和孩子散步归来,在小区赫然发现一块石头上卧着五六只小猫。在暗夜里,它们乖巧可爱、眼睛明亮。那一刻,我和孩子都想起了《奶奶家》里的那篇文章——《你的猫生,到底会走向哪里》:晓寒和爸爸遇到流浪猫,从流浪猫躲避他们到猫、人之间逐渐产生某种默契,最后流浪猫突然销声匿迹。晓寒感慨:“有些猫,你甚至没有郑重地说声再见,就已经见了此生中的最后一面。”晓寒所写的,就是我们身边那些小小的、一转头似乎就被遗忘的瞬间。
有时候,为了写作,我们会刻意追求宏大的叙事,觉得只有那些才是值得记录的。不平凡的人和事固然值得书写,但真实的生活,就藏在那平平淡淡的一蔬一饭之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