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三川)近日,由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英特纳尔医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国际长城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术大会视频会议召开。会上公布了全国15家心脏康复培训基地名单,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一附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名列其中。在本届大会上,市中心医院是我省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医院,成为全省第四家心脏康复培训基地。
心脏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变隐匿等特点,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心脏康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多年来,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心脏康复工作,副院长杨秀慧牵头组建了专业的心脏康复科。该科经过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心脏康复的新路子,形成了科学的心脏康复管理模式。
心脏康复是利用康复评估、运动训练、饮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用药指导、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协同进行干预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2016年,市中心医院在原有心脏康复科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市唯一一家集心血管病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康复中心。5年来,该中心团队在杨秀慧的带领下,以“运动、药物、营养、心理、戒烟”五大心脏康复处方为核心,为患者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康复方案,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获得了患者的好评。
目前,该院心脏康复中心位于医院3号病房楼20层,拥有开放床位30张、医护人员1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4名及主任医师2名。该中心不仅用于临床收治患者,也承担着心脏康复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该中心多功能评估室配置了内皮功能测定仪、人体脂肪成分分析仪、“双心”躯体化症状诊评系统,可开展心肺运动功能检测、左右心功能同步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呼吸睡眠监测等;150平方米的康复训练大厅配备了跑步机、四肢联动机、立式健骑车、卧式健骑车、情景模拟健骑车、综合阻抗训练器械、划船机、弹力带、哑铃等康复运动设备,可开展有氧训练、抗阻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帮助患者进行科学、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体外反搏室拥有6台体外反搏仪,可通过外力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
秉持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运行的宗旨,在杨秀慧及其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院心脏康复中心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先后获得河南省心脏康复专科联盟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心脏联盟心脏康复中心质量控制合格认证单位、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心房颤动综合管理中心、远程居家心脏康复示范中心等称号,成了豫中南地区名副其实的心脏康复专科基地。在第二届长城国际心脏康复与预防会议上,杨秀慧荣获心脏康复工作突出贡献奖。
我国知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心脏联盟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胡大一,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康中心主任孟晓萍多次到该院心脏康复中心指导工作。
2017年10月,胡大一在实地察看该院心脏康复中心设施配置后说:“地市级医院能够建成如此规范、完备的心脏康复中心,充分证明了漯河市中心医院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超前规划,希望医护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心脏康复工作更好更快发展,造福更多群众。”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由国家级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和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示范中心组成。目前,市中心医院已经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此次跻身国家级心脏康复培训基地之列,为该院今后争创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示范中心打下了基础。
对此,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秀慧教授表示:“我院心脏康复中心获批国家级心脏康复培训基地,标志着我们距离创建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示范中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当前优势,持续加强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将生理、医学、心理、社会等影响人们患病、康复的因素有机结合,探索协同、全面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新模式,为加快推动我市心脏康复水平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折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