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就是用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记叙文。要把景物写出特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他写花更具特色:“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二是按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它是什么样子、从下看它是什么样子等。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景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这样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只黄鹂站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一句,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鹂的活泼可爱;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时涌上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字注入活力,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种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张腾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