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

何谓“数九寒天”


“数九寒天”是中国民间计算寒天的一种方法。所谓“数九”,就是从冬至这天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时段往后数,第一个九天称为“头九”或“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接着是“三九”“四九”“五九”……一直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就“出九”了。

“数九”从冬至开始,是因冬至一阳初生,随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以九天为一个时段数九次,源于《易经》的阴阳数理观念。《易经》称阳爻为“九”,称阴爻为“六”,所以“数九”实际上就是“数阳”。再加上“九”是最大的一位数,也是一位数中最大的阳数,“九九”是最大的两位数,同时也是两位数中最大的阳数。数完“九九”,便意味着阳气“战胜”阴气,与阴气相对应的寒气也就消除了。

以节气及日期推算,冬至后八十一天,是惊蛰后六天左右。“数九”至此,寒气消尽,已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二月天了。故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源于何时,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在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这种习俗已广泛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数九”的方法,最初非常简单,人们从冬至那天开始,在纸上或墙上每天画一笔,或画一个符号,九个一组,共九组,八十一天。后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九九消寒歌”“九九消寒诗”“九九消寒联”及“九九消寒图”等。

“九九消寒歌”又称“九九歌”,主要记录从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并反映一些农事活动规律。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九九加一九”,就是冬至后九十天,正是春分日。春分一到,农忙时节就开始了。

“九九消寒诗”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九九消寒联”又称“九体联”,上下两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繁体),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当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副对联就写成了。“九体联”往往构思精巧,对仗工整,趣味性强,是古代文人最喜欢的文字消寒游戏之一。流传至今的有“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庭院春幽挟巷草重茵”“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等。

“九九消寒图”有“画九”和“写九”之分,有文字版、铜钱版、梅花版、年画版等。“画九”是用图画来记录“九九”的进程,其中的梅花版是“画素梅一支,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用彩笔染完所有梅花瓣后,就“出九”了。“写九”则用文字来记录,每个字都是九画(繁体),源于清代道光初年。当一幅“写九消寒图”填完之后,就成为这一年冬季天气的档案记录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