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中的“老虎头”。本报记者 焦海洋 摄
■本报记者 尹晓玉
今年是壬寅虎年。虎,作为十二生肖之一和“百兽之王”,有着勇敢、强壮、威武、正义等诸多积极向上的寓意。无论人名还是地名,似乎只要有“虎”字,便让人感觉充满朝气和力量。在漯河,除了不少孩子名叫“虎子”“虎妞”外,还存在跟“虎”相关的地名,最知名的便是“老虎头”。虎年伊始,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虎头”,聆听其美丽传说。
2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沙澧河风景区的老虎滩公园,这里放置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假老虎,又名“百虎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因虎年到来,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在此游玩、拍照,十分热闹。这里也是今年我市灯展所在地之一,夜幕降临,以虎为主题的大型彩灯让夜幕下的老虎滩公园分外美丽。
“老虎头”究竟因何而得名?跟老虎有着怎样的渊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文明老先生曾拍摄了许多“老虎头”的照片,从他那里记者了解到,在沙澧河交汇处附近有一处矗立在水中央、生长着草木的小岛,远远看去形状像一只老虎,故而被先人命名为“老虎头”。据老辈人讲,沙澧河不论发多大的洪水,从来没有淹没过“老虎头”。所以,“老虎头”在一代代漯河人心中是一处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我小时候‘老虎头’是一个长满草的红土小岛。枯水期我经常跟小伙伴涉水到‘老虎头’上游玩。我们在岛上拔草、戏水、和泥……玩到天黑才回家。”在老虎滩公园,一位老人正跟身边的孩子讲述自己童年与“老虎头”相关的往事,也勾起了旁边老漯河人的回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老虎头”的前世今生,引出了大禹在此处治水时被一只猛虎相助的神话。
据已故民俗专家张福祥所著的《老漯河说漯河》一书记载,4000多年前,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大禹率领华夏人民治水。大家正在开挖沟渠时,一个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水妖从洪水中跃起,扑向大禹。大禹振臂一挥,与水妖展开了搏斗。战斗几十个回合后,大禹渐渐招架不住。在这紧要关头,一只猛虎从天而降伏卧在大禹脚边,示意大禹骑在它身上。老虎驮着大禹腾空而起,吼声如雷,眼如闪电,吓得水妖立即逃跑。老虎落地后,大禹向空中一指,飞来两只金鸭。大禹抚摸着老虎的头说:“老虎呀老虎,你就在这里镇压水妖吧!卧在这两只金鸭上,不管水涨多大也淹不到你。”
一转眼,老虎化作了一座绿洲。这座绿洲远看似一尊卧虎昂首西望,也就是沙河中的“老虎头”。这个美丽传说在漯河人口中代代相传,大家都知道沙河里有个小岛叫“老虎头”,不管水涨多大都淹没不了它。1975年那场特大洪水淹没了“老虎头”,漯河的老人们说,这是因为民国年间有两个外国人把老虎身下的“金鸭”盗走的缘故。
如今的“老虎头”是一座河心岛,镶嵌在蜿蜒东去的沙河水中。岸边的老虎滩公园作为沙澧河风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景美如画,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任凭岁月变迁、星移斗转,关于“老虎头”的传说依然为大家津津乐道,成为城市灿烂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