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2月18日 星期
临颍籍女作家周瑄璞
赤子心写出深情“还乡书”


(图片由周瑄璞提供)

临颍籍女作家周瑄璞

■本报记者 尹晓玉

近日,《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一书出版,得到贾平凹、贺绍俊等名家的力荐。书中描绘的乡村是临颍县台陈镇大周村,也是作者周瑄璞的故乡。

周瑄璞是临颍籍人士。从公交车售票员到出版社编辑,再到获得过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周瑄璞用她的经历诠释了努力与奋斗的意义。虽然她的成就很难复制,但是她的故事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1970年,周瑄璞出生于临颍县台陈镇大周村,父母在西安工作,她跟着奶奶在大周村度过了童年时代。“儿时的成长经历对一个写作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我的人生资源和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奶奶,来自于我出生的那片土地。小时候奶奶给我讲了很多民间传说,有孟姜女、梁祝、嫦娥……还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的故事,大都是教人忠孝仁爱、信守诺言、勤奋进取的。”周瑄璞说,这些对她人生观的树立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她文学创作之路的启蒙。

9岁那年,周瑄璞转学去了西安生活,与父母团聚。虽然经济拮据,全家人的物质生活条件较差,但她的父亲却爱好文学。家里常年订的有《小说月报》《八小时以外》《儿童时代》《少年文艺》《陕西少年》《中国少年报》等刊物,周瑄璞从小就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也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88年,周瑄璞成为一名公交车售票员。但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要离开。因此她一刻不停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寻找和等待机会。她提升学历、自修文学,1995年考进机关的《公交报》当编辑,2005年进入太白文艺出版社担任编辑,2000年前后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经过十多年锲而不舍的创作与摸索,周瑄璞逐渐在全国文坛有了影响力,2017年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

从进入社会到以写作为业,周瑄璞这十几年的生活虽然用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概括,但其中的艰辛却少有人知。她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与打击,仍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我生活在普通人中间,像所有中国平民阶层一样,过着大家都熟悉的生活,一步一履,无有传奇。很庆幸我的生命中始终有一种向善向上的力量,让我不放弃、不偷懒、不抱怨。每一次失败与打击并未将我抛向破碎与仇恨,而是更深的热爱与真诚。”周瑄璞说。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周瑄璞已经成为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夏日残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疑似爱情》《多湾》《日近长安远》,中短篇小说集《曼琴的四月》《骊歌》《故障》《房东》《隐藏的力量》等。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篇或短篇小说数百万字,多篇被转载和收入各类年度选本,进入年度小说排行榜;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第五届柳青文学奖、第四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特别推荐等奖项。

现在周瑄璞又为我们呈现了纪实文学《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这本书是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当年6月至11月,她先后四次回到大周村,每次入驻约一周时间,与乡亲们共同生活、劳动、交流,详细深入地了解新时代乡村的风貌。“再次回到自己出生与成长的村子,乡亲们对我十分热情,请我去家里吃饭,陪我说话。而我离开几十年再次回来,也能迅速融入,感情没有任何隔阂。”周瑄璞说,在吃“百家饭”的同时,她也获得了最为鲜活的生活素材,最终完成了《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的创作。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和经历,描绘故乡日常生活,书写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念,记录故乡的变迁,讲述乡愁故事,由一个村庄观察当下中国乡村。

“我的写作生涯已有二十多年,但我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初心不改。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从一个卑微之人一步步成长为眼界相对开阔的人,看到了人世间更多的风景,领悟到更多的道理,学会了观察与思考。选择写作是我此生最幸运的事。”周瑄璞说。能用纪实手法表现故乡的过去与现在,以赤子之心写出一部深情细腻的“还乡书”是她多年的心愿,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