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广杰
近期根据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热播,好评如潮。其实早在两年前,我已经听完了这本书。
最近几年,除了《人世间》,我还陆续听完了长篇小说《主角》《湖光山色》《黄河东流去》《白鹿原》,还有《蒋勋讲红楼梦》、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书。
选择听书主要是从保护视力的角度来考虑的,其次也得益于音频合成技术的提高。同时,优秀文学作品的传播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为耳朵提供了丰盛的“精神大餐”。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听书,譬如起床洗漱的间隙、洗菜做饭的时候、公交车上……人多的地方只需要戴一副耳机就可以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独处的时候想怎么听都行,可以坐着、躺着,甚至边打太极拳边听书。不过我主要选择晚上散步时边走边听。记得听《主角》《黄河东流去》时,有几次是在夜深人静的广场上,那个时刻万物俱寂,只有书中的人物陪伴在身边,我听得泪流满面。受我的影响,妹妹、妻子也喜欢上了听书,我们常常在一起分享听书的体会。寒冷的冬夜,夫妻二人拥被共听《人世间》的画面回忆起来仍是甜蜜的。我们不仅被梁晓声描绘的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变迁画卷所感动,也深深为播音员深沉又有磁性的声音所陶醉。
追根溯源,我听书的爱好来自少年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书籍匮乏,好在家中有个收音机,每到中午,全家人围坐一起,津津有味地收听梅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此后,单田芳的评书《三国演义》等也走进了我的心田。可以说,汲取文学的养分最早就是从听书开始的。
小区门口有个盲人推拿店,我和妻子常去推拿按摩。有一次和店里的盲人按摩师闲聊,说起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他们都“读”过——他们是通过听收录机了解这本小说的,其中一个按摩师还把他收藏的音频《推拿》发给我。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听书。我的一个女文友直言不讳:听书就像沙地画锥,听后不留痕迹。她说的话有一定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尚觉浅,更不用说是耳朵听到的。我也认为读书还是以纸质阅读为主。不过听书在人生的某些阶段或某种状态下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