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4月4日 星期

“天时”与“人时”的融合


清明是传统社会节气、节日合一的重要时间,“天人合一”观念在清明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清明是节气与节日的合体,节气是“天时”,是纯粹的自然时间;节日是“人时”,它是社会文化的时间选择。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最初主要为时令的标志,时间在春分后十五日,公历的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它温暖清爽。在和煦的春风之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显出勃勃生机。“清明”节气由此得名。清明是春天的节气,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农业播种的时节,民谚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农业是传统社会的主业,为了农事的丰收,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外,还得请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在汉魏之际形成的寒食节,就承载了这一古老的祭祀传统。

清明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它走了与传统节日生成的不同路线。古代节日一般依据节气时令,但脱离节气时间点,另外生成民俗节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这一路径。但清明却没有沿用这一文化习惯,它将古已有之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与此同时清明也改变了自身属于自然时间的性质。清明在唐宋后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古代天人合一理念,在节日生活中得到落实与传承。

据《光明日报》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