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7月6日 星期

砥砺奋进 建功立业 是对师恩最好的致谢


■赵恒菊

近年来,中高考成绩放榜之后,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会操办“谢师宴”。不少商家对此十分热衷,抓紧时机加大营销力度,不断推波助澜。

尊师重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孩子顺利升学或考取名校,家长感谢一下老师,并无不可。可一旦以谢师之名讲排场、比阔气,不断攀比、超高消费,那感谢就变了味儿,不仅让老师徒增压力,也给学生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些地方的“谢师宴”甚至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架势,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要大办一场,这种风气实在要不得。

“谢师宴”也好,“升学宴”也罢,目前都已经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们可以感受到,铺张浪费的“谢师宴”“升学宴”已经不合时宜,应该以合适方式感谢师恩,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感念师恩并非只有宴请这一种形式。给老师写一封信、离校前向老师深鞠一躬等,都可以传递诚挚的谢意,使老师感到欣慰。其实,对老师的感谢越是发自内心、朴素无华,往往越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变得隽永绵长。

在提倡文明谢师方面,学校和家庭要把功课做在平时,一方面督促教师不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的宴请或收受家长的贵重礼物,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踏实奋进、实现自我、奉献社会、成才报国的实际行动来感念师恩、回报母校。师生关系并不会因为一段学业的结束而终结,而是会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彼此珍惜、互相感念才是真。隔段时间去学校看看老师,说说自己的学业规划,听听老师的建议,抑或节假日给老师送一张贺卡,发送一段祝福的话语,都是既有爱又有意义、值得提倡的师生交往方式。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做好教育引导,少一些功利世俗的观念,要意识到高消费宴请的方式,可能会给师生情谊蒙上物质化和庸俗化的阴影,甚至给孩子留下唯物质才能表达情感的错误认识。平日里,家长支持学校工作,多跟老师心平气和地沟通,家校合力培养有学识、有担当、有情怀的孩子,其实就是对师恩最好的报答,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家校合作的育人目标。

喜事何必竞奢靡,清茶笑语两相宜。与其以“谢师宴”“升学宴”的形式感谢老师,不如把精力用在维护纯洁的师生关系上,用在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风气上,用在如何做好下一阶段孩子成长的工作上。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美好的记忆留在心里,怀着老师的祝福开启新的求学生涯,学生砥砺奋进、心系家国,老师自然感到无悔、欣慰。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