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7月6日 星期

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隋然

去年我班新转入一名学生阳阳,他给我带来长时间的思考与感动。

初见阳阳父母,他们脸色黝黑,衣着朴素整洁。我了解到他俩从老家到城市打拼,靠着吃苦耐劳的品格逐渐在新城市站稳了脚跟。现在他们把留守老家的孩子接到身边,希望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阳阳因为长期在老人身边,教育和文化差异使他跟不上课堂进度,尽管各科老师都照顾他放慢了进度,可他的小测成绩仍不理想。慢慢地,他上课时提不起精神,有时竟趴在桌子上乱画或睡觉。我将他带到办公室,问他上课是不是听不懂、题目难不难、各科作业完成有没有困难等问题时,他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地发呆。我假借了解他旁边几位同学的情况,他开始有了反应,偶尔点头或摇头,却不肯说话。当我问到语文作业有没有讲给爸爸妈妈听的时候,他竟轻轻地说了一声“没有”。我想我知道问题症结所在了。

课后,我联系了阳阳妈妈。她告诉我,孩子的性格像极了父亲——坚强、勇敢,却又内向,不愿意表达,父子二人在家甚少交流。阳阳爸爸是退伍军人,他相信奋斗才能改变生活,也相信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在家经常逼着儿子学习,却从未告诉他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更缺乏教育方法和鼓励。阳阳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和父母也有了隔阂。

我开始着手制订计划和方案。阳阳不擅表达,却擅长逻辑思维,数学成绩一直不错。我把阳阳父亲约到学校,先给他看了孩子在数学课和其他课上状态的照片,又拿出不同学科的试卷,把孩子的情况分析给他听。过了一会儿,阳阳的父亲开始跟我交谈起来。他们夫妇俩承受着生活的重压,期盼着孩子能出人头地,无形中忽略了和孩子的沟通,也忘了儿子十分渴望陪伴与关怀。那天回去,阳阳父亲按照我的建议和阳阳沟通了许久。

阳阳逐渐开朗起来。有一次,我在作文课上让孩子们给父母写封信。按照创设好的情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开始在信纸上写了起来。巡视中,我发现阳阳注视着空白的信纸良久,迟疑着没有动笔。我没有打扰他,教室里安静的气氛逐渐让他进入了状态,他用左手捂着,认真地写了起来。下课后我给孩子们发了信封,要求他们把信装在信封中带回家,明天封好带回学校。我在班级微信群和家长们沟通好,请家长把回信也放在信封中。次日课堂上,孩子们看到家长的回信,有的被信上的内容逗得咯咯直笑,也有的孩子露出感动或后悔的表情。我观察到,阳阳双手捂住父亲的回信,头低了下来。

从那以后,阳阳真正融入了新生活,话也多了起来,他有了新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也敢于开口求助了。新学期开学后,我看到了阳阳更大的变化,他代表班级出战足球赛、帮班级抬水、在我办公桌前做完练习题后帮我整理了桌子……家校沟通教育后,阳阳逐渐变得勇敢、善良、有责任、有担当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和习惯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班主任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可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爱的暖流畅快地流动,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