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建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的统计、查询、分析等数据化管理。以郾城区商桥镇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设施网格化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后来,这项经验在全省推广。三是探索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临颍县省级示范县和国家级试点县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临颍县数字乡村系统平台,收集乡村耕地、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农产品价格、“三留守”、面源污染大数据等信息,实现数字管理一体化。目前,已收集各类信息100多万条。
推动服务发展,激发“数字活力”。充分发挥“数字引擎”作用,推动农业生产、产品经营、乡村治理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建成市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26个区域站物联网监测系统,成立区域站物联网专家会商小组,建立会商研判制度,累计发布《会商信息》40多期。农技推广区域站物联网项目入选2021年数字乡村论坛(中国·郑州)“数字乡村优秀案例”。建立畜牧养殖粪污环保治理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对全市74个规模养殖场粪污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远程监管。建设大田种植数字农业2600亩、“5G+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区2万亩,均入选全省十大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其中,“5G+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区麦椒套种模式亩均效益提升15%以上。二是推动农产品经营网络化。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打造漯河产业带,成立漯河电子商务公司,吸引了双汇集团、南街村集团、永利集团等众多农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实现网上销售、网上支付。目前,全市已有200多家涉农企业通过阿里巴巴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指导临颍县、舞阳县以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培育农村电商供应链。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运行服务中心2个、乡级电商服务点27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00个;扎实开展农村电商培训,受益群众1万多名。积极联合各电商平台与企业,助推我市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今年以来,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100.8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1亿元。三是推动乡村“智治”。大力实施“雪亮工程”,每个行政村保质保量安装6个以上高清摄像头,全市58个乡镇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推行“扫码知村事”的村务信息公开机制,“阳光漯河网”实现扫码直达村务公开。深入开展以“阳光三权”为核心的“阳光村务”建设,在“阳光漯河网”开辟“阳光村务”专栏,及时对全市各行政村党务、村务、财务及惠民资金落实情况等进行公开。临颍县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党建”,推动建立乡、村两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七类人一类事”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
数字乡村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省级数字乡村示范整市推进地区,实现了大数据技术“进村入户”,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面貌,为促进农民增收增添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