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8月22日 星期

精彩纷呈的《五虎拜寿》


■余 飞

豫剧沙河调名净李顺先生除了代表作《过巴州》《铡判官》外,还留下《五虎拜寿》传世。

《五虎拜寿》又名《对金抓》《飞虎山》或《收马岱》。在老百姓口中,《对金抓》简称《对抓》。小时候去隔壁村看戏,看到戏台上花花绿绿一群人,却不知道唱的是啥。戏唱完的时候,听到大人们说:“今儿的《对抓》唱得不赖!”这才知道看的戏是《对抓》。

《五虎拜寿》是一出“三国戏”,说的是蜀国名将马岱幼年因战乱与家人失散,后携祖传“金抓”(武器)被一黄姓人家收留,长大后随了黄姓,起名三要。

刘备过寿,蜀国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都要赶至蜀汉皇宫拜寿。与此同时,还叫黄三要的马岱得知自己的身世,便辞别黄家去寻找兄长。路上,他遇到飞虎山女寨主黄菜花打劫,打斗中黄三要被擒。黄菜花见其气宇不凡,心生爱慕,与之结为夫妻。

这时山下传来消息,蜀国五虎上将为刘备拜寿途经此地。黄三要奉命下山打劫,与陆续经过的张飞、赵云、黄忠战斗,并逐个胜之。马超赶到,得知黄三要竟打败天下闻名的几位蜀国大将,大怒,持祖传“金抓”上阵,要与黄三要决一死战。于是,互不相识的兄弟二人在阵上拼死战斗,不分胜负。二人见一时不能取胜,便各自使出祖传“金抓”,欲置对方于死地。然而,“金抓”相对,黄三要才知道对手就是自己的哥哥。后在适时赶到的诸葛亮撮合下兄弟相认。黄三要恢复马岱的名字,兄弟俩一同保卫蜀汉江山。此剧行当齐全,剧情跌宕起伏,舞台上精彩纷呈。

《五虎拜寿》出现在漯河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五班戏”早期,沙河调名净李顺先生之父李福庚饰剧中张飞。后来他把张飞的戏传授给李顺先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李顺、曹江、郑保军等名角还在郾城豫剧团演过此戏。此前,李顺先生已在其拿手好戏《过巴州》中塑造过张飞这一艺术形象。剧中的张飞粗中有细,既能上阵厮杀,又能以智慧服人。但在《五虎拜寿》中,李顺却着意表现了生活中张飞的鲁莽可爱,特别是其“慌又慌,忙又忙,来了我阆中翼德张”的唱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之后,李太平(李乱)、王庆元(小麻、王聋子)及张自力等名角继承了李顺先生的衣钵,将《五虎拜寿》唱响沙河两岸。虽然几位继承者在人物塑造和演唱中各有特色,并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仍然挡不住时代潮流的淘洗。随着几位老艺术家的过世,这个曾经在沙河两岸红了近百年的沙河调名剧就此从舞台上消失。

据我所知,在河南,除豫剧外,其他剧种如越调、大平调等地方剧种都演出过《五虎拜寿》,许多名角因此唱红。现在黄河以北和安徽一带的农村还有许多民营剧团在演出此戏。遗憾的是,沙河两岸的观众却无缘一饱眼福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听到了耄耋之年的张自力先生唱了一段《五虎拜寿》中张飞的唱段。演唱中,他不但继承了李顺、王庆元唱腔的艺术精髓,还开创性地将净行特有的只有在发怒时出才发出的“扎!扎!扎!扎扎扎呜呀呀……”的“搅舌”音用到了唱腔中,丰富了豫剧唱法。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