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9月16日 星期

城市提质展新颜


漯河城市美景。本报记者 王晓东 摄

■本报记者 张晓甫

近年来,我市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点发力、联动推进,以百城提质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打造、文明创建等为抓手,城市颜值大幅提升,居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城市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资源整合力、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以前开私家车送学生,现在改骑电动车了,能节省不少时间。”市民王先生住在会展中心附近,每天要送孩子去黄山路上学。自从黄山路乐道建好后,王先生不但每月节省400多元的汽油钱,而且送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乐道建设,城市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加方便。2021年,我市出台城市乐道建设总体规划,3年内将建成1000公里的城市乐道体系。我市去年建成乐道341公里,今年计划建设乐道300公里。目前,海河路(崂山路至嵩山路段)、黄山路(黄河路至淞江路段)、金山路(黄河路至淞江路段)、洪河路(嵩山路至黄山路段)的城市乐道已全部建成。

我市立足区位交通优势与产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一个目标”,坚持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两力引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支撑、品牌培育“三个着力点”,扎实推进园区开发、通道建设、特色培育、平台打造“四大工程”,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体育赛事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五个中心”建设迈入提质增效、突破攻坚新阶段,资源集中度、中心辐射度、品牌知名度、群众满意度、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市积极融入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畅通东向水路大通道,漯河港开港通航,漯平航道工程深入推进,龙江路上跨京广立交、下穿京港澳高速工程和107国道沙河桥工程顺利完工,中心城市交通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许信高速漯河段开工建设,新西环建设顺利推进,107国道东移加快实施,“大框架、大绕城、大联通”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加快形成。 大力实施雨污分流、道路渠化改造工程,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2020年,我市完成市区8个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交口渠化改造,车辆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双龙区域雨污分流连接工程全部完成,雨污分流封闭工程基本完成;沙北区域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完成90%以上。

(下转0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