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 丹)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近年来,我市牢牢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四水同治”,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为夺取粮食丰收提供坚实支撑。
加强综合治理,打通河道“梗阻”。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流环境为目标,以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为抓手,完成了临颍中小河流治理、舞阳中小河流治理、郾城重要支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清淤疏浚河道137.93公里,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排涝标准达到5年一遇,基本实现了“河畅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加强水系连通,构建保障水网。依托沙河、澧河、颍河、清潩河、柳塔河、唐河、唐江河、汾河、黑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统筹推进沙澧河二期综合整治、幸福渠生态水系连通、示范区“四湖一河”水系、西城区环城水系、经开区中水利用水系、临颍县“颍水入城”生态水系、舞阳县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跨流域、跨区域水系连通工程,综合采取“内调、外引、连通、分供”多源互补措施,着力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网,不断优化水资源调配格局,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灌区建设,提升保障能力。深入实施五虎庙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恢复和改善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17.85万亩,(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