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在电脑端使用心电智慧诊断和管理平台。市中心医院提供
■本报记者 杨三川
远程心电图报告自动传送、5分钟左右远程读图、异常图第一时间联系村卫生室医师预警、急诊心内团队响应、电话药物指导、派出120救护车、绿色通道介入手术……随着2022年市定民生实事项目——漯河市“心电一张网”的实施运行,及时、高效、规范的大病就医成为现实。
9月20日11时30分,正在田里干活的王先生突发胸闷、胸痛,13时45分到附近的郾城区龙城镇卫生院就医。值班医生使用远程心电设备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同步上传至漯河市中心医院“心电一张网”诊断中心。
“嘀嘀嘀……”急促的提示音响起,冠心病监护病房副主任吕云霞急忙打开“心电一张网”上传的心电图进行判读:急性冠脉综合征,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她第一时间与接诊大夫联系,指导患者卧床休息、进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随后,吕云霞联系胸痛中心派120急救中心人员至发病地转运病人,同时一键启动导管室,急诊科、心内导管室等有关人员迅速到位。
15时20分,病人直达心内导管室;15时36分,开始心脏造影;15时43分,导丝通过,冠脉内溶栓后植入一枚支架……术后,王先生胸闷、胸痛症状完全缓解,心电图恢复正常。从王先生进院到血管开通仅仅用时23分钟,远低于业内平均用时60分钟。
王先生能转危为安正是得益于“心电一张网”项目的实施。该项目由市中心医院牵头建设,是一个体系完备、覆盖全面、方便快捷、服务可靠的两级网络诊疗服务体系,以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为枢纽,通过心电智慧诊断和管理平台实现心血管疾病防治全程信息的实时采集、自动传输、数据共享,为抢救危急患者提供绿色通道。据悉,在2021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上,市中心医院被评为胸痛中心远程心电信息智慧平台建设单位。
项目启动阶段,漯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术带头人刘东亮多次组织心内科各病区主任、护士长和科室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对首批100个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名单结网布点,并出台相关制度。各科主任、护士长冒酷暑带领人员进乡镇、下社区、入街道,为每个网点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派送心电监测仪,手把手培训医疗人员,把100台穿戴式心电监测设备全部发放到位,将经过培训的网点医疗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在全国“心电一张网”建设单位心电图完成数量排名中,市中心医院连续七周排名前十。
“群众如出现胸痛、胸闷、心慌等症状,可就近到所在点位的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我院心电诊断中心提供24小时实时、高效、精准的远程心电判读,指导开展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刘东亮介绍,“心电一张网”项目打通了救治患者的“最后一公里”,补齐了基层医疗机构无专业心电图设备和无专业医生的短板,把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连接在了一起。
如何确保“心电一张网”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市中心医院按照心电诊断中心业务流程,组织心内科专业技术人员全天候值守,负责远程心电诊断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心电诊断质量控制,确保静息心电图在10分钟内出具报告、动态心电图在24小时内出具报告;开通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抢救绿色通道,提高心血管疾病危重症救治水平;开展“心电一张网”项目技术培训,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持续推动该项目向基层发展。
“心电一张网”项目自今年5月运行以来,共服务基层群众3673人、预警心电图547例、危急值心电图53例,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置,大幅缩短了急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也让更多的群众体会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精准救治的高效医疗模式。“‘心电一张网’推动市级优质医疗服务不断下沉。我们将在确保已建成的100个网点高效运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面,把这张阻击心血管疾病的健康网越织越密,让更多群众受益。”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海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