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霞
施工图审查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施工图审查原来以纸质化审查为主,环节多、工作量大。同时,图纸审查涉及部门多、流程繁杂、审查周期长,耗时又费力。
日前,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出台了《漯河市深化施工图联合审查改革意见》,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打出“组合拳”,完善数字化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创新创优监管方式,为企业减负、为工程建设提速。
创优监管
打通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
为打通小型低风险项目审批“最后一公里”,本次改革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针对免审项目实行二维码管理施工图纸。这在全省是创新举措。
该举措明确施工前由勘察、设计单位将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在漯河市数字化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存档备查,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共同对上传的施工图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予以确认,并书面承诺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制深度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存档备查完成后,系统将在施工图上自动加盖二维码,即时共享至相关部门。作为监督检查、施工验收的依据,备查项目信息同步推送至国家、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核定勘察设计企业和人员业绩的参考。
该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小型低风险项目免于施工图审查的实施程序,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方便了企业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也为后期施工监督和工程验收提供了依据,真正将小型低风险项目免于施工图审查这项政策落到了实处。
容缺受理
压缩工程项目审批时间
图纸审查部门较多,且不同图审部门互为前置会导致施工图审查出现卡壳、迟滞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推进速度。
针对这一问题,此次改革对于已经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项目,建设单位可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时,同步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申请施工图联合审查,不再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作为申请施工图联合审查的必要条件。施工图审查机构待建设单位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补充上传相关资料,并确定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与批准的规划方案相符后,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该举措可减少工程项目审批时限14个工作日。
另外,此次改革还明确了施工图审查时限由原来的大型工程15个工作日、中型及以下工程10个工作日,缩减为大型工程10个工作日、中型及以下工程7个工作日。此举减少了项目审批时间,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数字化联合审图
实现“一站式、零跑腿”
为让办事人员少跑腿,项目办理少花费、更快捷,本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单位申请施工图联合审查可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提交,上传设计文件,获取审图结果。对于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签章完整的审查电子合格证书,各相关部门互认。扩大审查结果电子化运用范围,依托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现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合格证书从施工许可到竣工验收的全程数字化运行及共享。
此次改革将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表、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记录表、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进行合并,保证审查合格证书一张通行。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和人防行政许可时,凭审图机构出具的河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再另行提供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表和人防专项审查意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记录表和消防专项审查意见。人防、消防审批验收、质量监督等监管部门需要查验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审查合格证书时,可通过施工图联合审查系统调取,避免监管中资料重复审查或重复提交。
一张网、一个平台,联合审查,不需要建设单位跑腿,更不需要分头报送,实现工程建设审批流程再造,不仅为建设单位节省了成本,还能保证图纸审查的质量,提高了审查效率。
加强监管
确保改革推进顺利
依托数字化图审平台,可实现设计、审查、备案全过程留痕,实现全市房屋和市政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全覆盖。
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同时强化质量监管,各相关部门将采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社会监督等方式,对全市勘察设计文件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勘察设计文件是否违反强制性条文、是否影响工程质量安全。勘察设计文件不符合要求的,对相关单位及个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执法处罚情况公开通报并纳入勘察设计信用记录。
为强化社会监督,相关部门将不定期抽取一定比例项目进行回访,对回访中反映的联合审图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的行为查证核实,对反映问题属实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启动问责、约谈机制,确保联合审图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同时,“网上审、不见面”还能有效杜绝“人情审图”“面子审图”,让服务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