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

和善李村的来历


■郎纪山

舞阳县姜店乡和善李村位于澧河南岸,村民皆姓李,古时称李庄。

李庄背靠澧河,向南有一大片坡地,一岗一洼。洼地易涝,十种九不收。人们发现有一种叫秫秫(高粱)的高秆儿作物耐涝,就在低洼易涝处广植秫秫。这种作物产量低,但总比地撂荒强,况且秫秫穗儿可以扎笤帚,秫秫莛子可以纳锅簰,秫秫秆儿可以织箔、修房盖屋做“里子”,还可以烧火做饭。所以,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庄村南的大片坡地里还种植着秫秫。

可以想见,冬日里,农户的宅院旁堆满了秫秫秆垛,成为古朴乡村特有的风景。不想,有一天,有户人家烧锅时不小心引燃了柴草垛,村里人扑救不及,风助火势,殃及邻里,不多时,熊熊大火便吞噬了整个村庄。

火灾过后,村里人将居住地南移到现址,把这个村庄改称为“火烧李”。时间久了,李庄村人也自称村子为“火烧李”了。

由于时代局限,人们往往将火灾的发生附会于神灵,于是就有了种种传说。这些传说无非是在告诉人们:凡事皆有因,非人力所为。人们或是在为自己的疏忽大意开脱,抑或是为了抹平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

火烧李村自古多才俊,一向为十里八村的人们所称道。民国初年,村上出了个名叫李资甫的人。他乐善好施,重视教育,积极筹建本村的学堂。李资甫联络村上几家富户集资,在村西北的一处空地上建校舍七间,聘澧河北岸童张村的张自善(音)等三人为教师。张自善兼任校长,负责学校的各项事务。学生多来自本村,学段为初级小学。

一切准备停当后,李资甫去县劝学所(县教育管理机构)报备。劝学所工作人员认为“火烧李小学”这一名称有失文雅,建议更改一下。李资甫回来后与村里人商讨更名事宜,经再三推敲、斟酌,最后决定以“火烧李”的谐音——和善李小学呈报,后获批。

后来,“火烧李”的村名就改成了和善李村,延续至今。“火烧李”的村名渐渐地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为老一辈人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